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在血性与柔软之间

    王树增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6月13日   11 版)
    《最先到达的长征》,钟法权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36.00元

        作者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让人感受英雄铁骨铮铮的同时,也同时触摸到了英雄对母亲对爱妻的万般柔情。在血性与柔软之间,书写英雄本色,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写长征的特别之处。

     

        因为写《长征》的需要,我查阅了大量关于长征的史料,到实地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了数位老红军,数度重走长征路,最后写成了六十余万字的《长征》。可以说,我对长征不说了如指掌,最起码要比一般人熟悉那段光辉的历史。所以我对参加长征的红军将士从情感上更是敬重三分,每有关于长征的书,我都要浏览一下。去年四月的一天,钟法权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写了一部《最先到达的长征》,随后邮来了书稿,我怀着对红军将士的敬仰读完《最先到达的长征》,心里不免波澜起伏,久久沉浸于红二十五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之中。那一个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鲜活生命又仿佛立在了我的眼前,那些倒下的英姿如拨弹琴弦的手,触动了我的情感之弦,哀思之情油然而生,“战神”徐海东军长和“军神”吴焕先政委的丰功伟绩让我肃然起敬。

     

        男儿多豪情,血性百战身。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光山净居寺出发,于1935年9月16日与陕北红军在延川永平镇胜利会师,他们与百倍于己的敌人一路征战,血战300多天,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军长徐海东前后受伤9次,3次受重伤,可谓九死一生。毛泽东高度评价徐海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1955年被授予名列第二的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政委吴焕先是红二十五军的灵魂,他数次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在胜利会师的前夜,在讷河突围战役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009年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后人对其功绩的最好缅怀。作者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将红二十五军将士的血性担当,像画家手中的素描一样进行了生动的勾勒,血性不仅被写在了纸上、写在了文字中、而且写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里。

     

        作者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让人感受英雄铁骨铮铮的同时,也同时触摸到了英雄对母亲对爱妻的万般柔情,为我们打开了英雄人物情感世界的精神内核,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人物精神世界里的芳草与鲜花。在血性与柔软之间,书写英雄本色,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写长征的特别之处。

     

        如今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享受着无数仁人志士浴血奋战的成果。在这个世界上,像吴焕先等先烈,也许他们没有半个亲人,他们的长眠之地,按说就是一个个孤坟,无人前来祭祀。可每年每到清明和八月二十一日英雄牺牲的那天,就会有不少仰慕英雄的人自发地来到墓前流连,或献一束鲜花,或在坟前点一根烟、敬上一杯酒,最后鞠三个躬。如此场景,几十年未曾间断。抚今追昔,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儿女英雄辈出,为革命而牺牲的红二十五军先烈必定永世长存,功载千秋。

     

        作者以血性表现英雄群体的精神硬度,以男儿柔情表现英雄豪迈的人性丰碑。《最先到达的长征》之所以让我看好,除了作品表现的主题、写作的手法、叙述的形式和故事的情节让人耳目一新之外,最为可贵的是,作品不仅写出了英雄的血性,而且给我们呈现了英雄的侠骨柔肠,让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红二十五军将士长征路上“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的残酷征战场景,以及将士们胸怀理想、过关斩将的英雄群体风貌,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吴焕先、徐海东等为代表的英雄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和对自己亲人的似水柔情,从而使作品更加丰沛饱满,避免了单一单调,呈现给我们的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长征世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