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文学批评要回到初心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09日   07 版)
    第五届冯牧文学奖授奖词·李云雷

        第五届冯牧文学奖获奖感言·李云雷

     

        李云雷是守正持重、富有情怀的青年批评家。他对“底层写作”的持久关注和耐心阐释,使这一文学现象有了历史感和知识谱系性。他的《秦兆阳:现实主义的“边界”》等论文对现实主义内在机理及发展变化的扎实研究和深刻见解,澄清了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误区,以理想主义的姿态重申了现实主义的当代意义。

     

        感谢冯牧文学奖的评委将这一重要奖项授予我,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文学批评的理解,以及我做文学批评的初衷。五四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传统,那就是通过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的互动,以及批评之间的争鸣、辩论,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思想空间,这一空间既指向具体的审美问题,也指向一个时代的思想问题与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在社会较为广大的范围内引起关注,从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不论是在百家争鸣的五四时代,还是在左翼文学与新月派、“第三种人”的论争乃至在左翼文学的内部论争中,文学批评始终走在时代思想的最前沿,不断地引导着中国社会的前进,充分展现了其先锋性。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批评的视野逐渐转向,从关心世界转向关心文学,从关心中国转向关心“自我”,视野日益狭小。伴随着1990年代大众文化的崛起以及新世纪网络文学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趋于边缘化,文学批评的处境也渐趋困难。在这种境况下,要提升文学批评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回到批评的初心,直面现实问题,逐渐开辟新的批评空间。

     

        当代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这对文学和文学批评来说是一个契机,我们既面临着危机,也面临着挑战。文学批评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切入时代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命题,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交融与交锋,引导文学创作朝新的方向展开,也引导作家们以新的眼光看待现实,以新的视野理解历史,为想象力的飞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需要重建文学批评的现实之维。当代文学批评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其当代性,在于对当代问题的揭示与精神上的探索,新的时代必然会带来新的经验、新的美学,当代文学批评的作用就在于从新的经验与美学萌芽中发掘出时代特色,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与批评标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注重形式、叙述与技巧,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助于摆脱僵化的叙述模式,但发展到极端就成为另一种僵化,从而忽略了与现实世界的有机联系。文学批评只有与现实保持密切的、血肉交融的联系,才能切中时代的脉搏,并引导文学展开新的方向。

     

        “新时代”需要重建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就在于与中国人血脉相通,以文学的方式凝聚中国人的经验、情感,塑造中国人的心灵,只有这样的文学才能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但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惟西方文学马首是瞻,而较少关注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们提倡“中国故事”,中国文学在逐渐转向,近年来不少作家开始注重向传统中国经典学习,但无论模仿西方经典还是模仿中国经典,都只是模仿,真正的创造在于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心灵出发,汲取鲜活的生命体验,才能熔铸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新时代”需要重建文学批评的思想力度。现在不少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细节,但却鲜见具有思想冲击力的佳作,究其原因,在于新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界过于强调“感觉”,并将“感觉”与“思想”对立起来,这导致作家的思想能力大为下降,不仅很少有作家有完整的对世界的整体看法,有的作家甚至以“没有思想”为荣。应该说这一状况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但时过境迁,面对纷纭复杂、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如果作家不能由感觉而思考,由思考而思想,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今天我们需要强调文学批评的思想力度,通过提出新的思想命题,引导作家与读者面对现实,共同讨论,寻找未来的道路。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初心就是塑造现代中国人的灵魂,今天我们仍未走出这一历史视野,但相对于五四时期,置身于“新时代”的我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也更加从容,我们正走在新的道路上,我们也必将迎来新的光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