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以广阔的胸怀投入到文学实践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09日   07 版)
    第五届冯牧文学奖授奖词·石一枫

        第五届冯牧文学奖获奖感言·石一枫

     

        石一枫是新锐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小说面对当下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普遍的精神难题,尖锐发声,引人注目并得到了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认同。他的《世上已无陈金芳》等作品,以人物的独特、文风之犀利以及俏皮的言说,使京味小说的传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讲述“中国故事”、积累文学的“中国经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感谢冯牧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感谢诸位评委与文学界的师友,能够获得本届冯牧文学奖,对我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励,当然也是鞭策。

     

        冯牧先生是我所尊敬和仰望的文学前辈,像很多同代人一样,他不是一位书斋里的作家,不是一位眼睛只盯着稿纸的文人墨客,而是一位与他所处时代、与中国社会同呼吸共感受的文化行动者。他的写作、编辑与文学工作生涯,伴随并见证了一代、数代中国人求解放、求自强、求新生与新知的奋斗历程。也正是那些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十七年”“新时期”等各个时代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为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与追求的方向。冯牧文学奖是一个奖掖青年作家与批评家的文学奖项,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与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似乎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精神症候,就是“媚少”,仿佛年轻就是绝对正确的,就是畅通无阻的,就是可以一边撒娇犯浑一边自以为真理在手的。我这个年纪虽然不敢妄称青春,但在文学写作上,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青年,今天这样一个以“冯牧”命名的奖项也恰恰提醒了我,比起自鸣得意的轻狂和沾沾自喜的卖弄,我更需要的是学习与体会,是实践与打磨,是以前代人的成绩为基础,找到自己在文学上完成新的探索的可能性。

     

        说来我从事写作的时间也有十几年,爱好文学的年头更长,然而作为一个作家,我似乎——当然只是似乎——明白自己应该写什么样的东西,应该怎样去写东西,大概也就是在近年以来。这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我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的体悟有关,当然更与当下社会的种种现状与新变有关。像很多年轻的朋友一样,我最初开始写作,也是因为迷恋于自我表达,顶多是迷恋于为和自己相类似的同龄人做出自我表达。那时在写作的潜意识里,仿佛只有“我”和“我们”才是无比独特的,才是配得上千言万语和大书特书的。而现在看来,这种心态又是多么幼稚和矫情,而且本质上是自私和自以为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比起“写什么”和“怎么写”,更加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写”。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复杂的生活,体会与我貌似不同但又无法割裂的人们的所思所感,进而尝试着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境遇做出具有整体意识的剖析,成为了在我看来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作家所应担负的责任。比之于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当然没那么容易讲好,比之于单纯的讲故事,说出故事背后的世道人心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但与困难和挑战同在,也正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写作资源。也许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国家的人们有幸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睁眼就能看到沧海桑田:政治经济的发展,科技信息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潜移默化,这些无不汇聚构成了令人一言难尽的现实。另一方面,与中国人民曾经为民族存亡而斗争的历史一样,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也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历史与现实,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并留下文字印记的。而想要完成上述意义的写作,就需要作家不再以单纯的文学眼光去看待文学,不再以职业化的技术心态去应付自己的工作,而是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视野投入到文学实践中去。然而以这个标准反观自己,其间的差距令人惭愧。在写作中,我未免一边力不能逮,一边又杂念丛生,所写过的作品再翻回头去看,也常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恰因如此,我也只能继续把自己的写作和身边那些活生生的人们所经历的时代变迁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考和前辈作家们业已开创并让我们受益良多的文学脉络结合起来,在写作独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去了解中国,也了解写作。最后,我还是再次向冯牧先生致敬,向主办方和给予我方方面面扶助与教诲的师友们致谢,希望我日后的写作能够不辜负今天的这个奖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