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

    走到“世界尽头”,便没有什么不可包容

    李利芳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4月11日   16 版)
    《生气的小茉莉》,龙向梅/著,大连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版,24.00元
    龙向梅

        小茉莉的寻找之旅,其实质有关人类最基本的情绪状态与生存体验。

     

        以童话的思维方式看取生活的本质,追寻存在的价值,这是龙向梅极具个人性的创作风格。从《寻找蓝色风》到《生气的小茉莉》,基于生活日常性去触碰人生问题,以最简单的童真情趣去映现世界万象,这位年轻女作家为原创童话赋予了新鲜的品质与厚重的品格。

     

        童话与现实是一对关系复杂的词汇。虽然童话生于现实,但它可以自成一体;童话思维易于被儿童接受,可能主要基于它的展示性,对世界万物的变形处理,或者说是意义的具象化,它隐含的东西比它呈现出来的东西多很多。自然,童话精神宇宙的确立主要基于自由的童年精神。从字里行间可以见出,龙向梅对童年生命的感应与体悟是直接而本真的。“小茉莉”这个儿童形象,你一接触便会会心一笑,因为这样的孩子就环绕在你的身边,比比皆是。特别是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老人对孩子的纵容愈益加重,“臭脾气孩子”也便愈来愈多。龙向梅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想必是有感而发,欲从最基础层面解决这一代孩子性格养成的教育问题。但她所择取的原本属于孩子的“生气”小细节,以及设定的解决问题的理路,却在不期然中处处贯彻着生活思辨的深刻悟性,适应孩子的图像思维中时时闪耀着存在本相的意义显现。

     

        从常识来看,我们都知道,愤怒或暴躁的情绪既无益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恶化人际关系,不利于个体发展。但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对它的自觉反思与理性应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错位。也即似乎我们对生气本身无能为力,或者干脆无所作为。龙向梅用告诉孩子的最简单的方法,为我们展示了“生气”本身。她紧贴着“生气”本体,去形象还原它是什么样的——小茉莉把自己气丢了,凭空消失了,然后她去了一个叫阿巴图的世界,迷失了回家的路。要想回到家,她便得先寻找世界的尽头。于是,一个“在路上”的成长故事便产生了。

     

        小茉莉因“生气”而离家,那么她“回家”的逻辑前提是要解决“生气”的问题。由是,小茉莉的寻找之旅,其实质有关人类最基本的情绪状态与生存体验,有关那些最基础的被称为“生活性”的东西,如苦与乐,幸福与悲伤,欲望与目的,它们都属于本来的生命真相。

     

        “生气”固然意味着烦恼,但它是否就一无是处?它与快乐是什么关系?有纯粹的快乐在世吗?“笑”就代表着快乐吗?那么“哭”是否也该为我们抛弃呢?对立的概念范畴一对对延伸开来,龙向梅触及了整个生活实践。甚至,她追寻的主线一直是“世界的尽头”,一个象征着稳定的、停止的、有答案的所在。只是最后她发现,一切都是相对的。世界的尽头在每一个人不能抵达却万分向往的地方。快乐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与外界的关系并不大。但世界之大,我们必须去经历,我们必须曾行之于世间万花筒般的处所,如故事中的气气国、木偶城堡、尘埃镇,乃至金满山,还有荒漠、平原、山丘、沼泽……行走让小茉莉完全长大。因为见过“宇宙的博大和时间的洪荒”,便没有什么不可包容。

     

        有关生气的理由,在文本中我们可以见到最经典的总结概括,“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一句寓言式的启示大概是这部作品精彩的收获。看来,我们还是回到了哲学原点问题,有关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这是在世的我们永远处理不清的存在难题。一个“生气的小茉莉”已清晰地向我们显示,人自幼起,便被必然地抛入与环境、与他人共处一体的关联网络中。人通常本能地“我向”,或“向己”,即从自己的价值立场去思考行为,而倾向于否定别人。在文本故事中,面对气咕噜与恶魔山,打压、征服、对抗的手段,事实证明都不好使,最后还是微笑、安静、轻柔的方式将对方改变。实际上这其中内蕴着深刻的价值观——我们与他者和环境要努力实现“融合”,或最起码实现尊重,异类恰可能是为我们创造欣喜的源泉,小茉莉从恶魔山那里获得的,正是这样的体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