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

    郑逸梅的《三国闲话》

    程念祺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21日   10 版)
    《三国闲话》,郑逸梅著,散人校,中华书局2018年1月第一版,28.00元

        郑逸梅先生以写文史掌故名家。先生的《三国闲话》(以下称《闲话》),最先有1948年的广益书局版,共173则,竖排,无标点。1987年,齐鲁书社出版《逸梅闲话二种》,此为其中之一,增加了二十条,并作标点。近由中华书局将此《闲话》重新出版,除改正了一些标点外,还订正了讹误,补充了脱漏,核查了各篇所涉及的人名、书名和引文,又增加了一些注释,对较生僻的字则标注了汉语拼音。书做得简雅,为适应今日读者的需要,编辑用力甚勤。

     

        旧时读《三国演义》(以下称《演义》)者,或仅止于看故事,而信以为真。盖《演义》成书,多据历代评话,其原型多来自《三国志》(及裴注)。《闲话》每将《演义》中故事与《三国志》史事相比较,或论《演义》的艺术旨趣,或论《三国》史事的意义。《演义》是先生从小就熟读了的,《三国志》先生也读得甚熟,比较其不同,自然驾轻就熟。如《三国志·吴书》有载黄盖中流矢落水一段,而《演义》谓张辽箭射黄盖落水。郑先生将两者一比较,就看出是《演义》附会《三国志》,张辽箭射黄盖乃子虚乌有,所论皆落实得非常具体。

     

        《闲话》有郑先生论“《演义》穿插之妙”条,更于具体上生出非常的趣味。先生说:《演义》“即如‘华佗医关公’一节,写得何等生色!其实正史医关公者,并未言系华佗。撰《演义》者以为关公神将,华佗神医,不可无此遇合耳。闻某处华佗庙有联云: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则直以《演义》之言为史实矣。”这里,先生既讲实际的史实记载,又讲文学的魅力,讲了两者的关系,又讲两者性质上的不同,不是很值得近年来热衷于历史写作的人借鉴吗?

     

        《演义》的故事来源,除《三国志》外,也还有其他。如《闲话》“《演义》之移花接木”条,谓关公义释黄忠事,《三国志·黄忠传》无载,而清人《南阳人物志》云:“有故蜀将黄忠,方其未归蜀先帝时,曾遇关云长于长沙之攸县,彼此未之识也,忠时方猎于山陂间,射所逐鹿兔,罔弗殪。关公驻马道中,见其箭之神,心甚爱慕,不禁失声呼。忠闻声反视,疑是寇敌,然亦心重公之貌威而神肃,因欲虚射之,中其胄缨。关公虽怒其无礼,然益爱之。公行驰出其前,马忽惊蹶,公亟扶之,忠仅谢而去,彼此迄未知名氏。”郑先生评曰:“《演义》云云,俱见移花接木之妙。”《南阳人物志》所载关羽初识黄盖事,郑先生必其流传在先,而为《演义》移花接木,从道理上是讲得通的。盖《演义》“移花接木之妙”,不仅符合那个群雄并起时代英雄相惜的性格,亦尤其符合《演义》写作时代积淀已久的社会心理。显然,《南阳人物志》上的这段文字,不可能脱胎于《演义》。郑先生于此,既有好眼力,也有好性情,故能一眼看穿。

     

        《闲话》亦可见郑先生的史识。如“武侯不谏先祖之故”条,谓刘备之爱民,非出于一己之诚,而是为了与曹操争天下,所以入川后,即欲以成都良田分赐功臣,而为赵云所谏止,惟诸葛亮于此当谏而不谏。郑先生说:“武侯之不谏,非不欲谏,君子明哲保身之义也。不观萧何在关中强买民田,高祖闻之而喜乎?夫萧何岂真欲强得民田者?其不惜出此以自污者,处猜忌之祖,有不得不然者也。武侯之不谏赐田,亦犹是耳。”对诸葛亮,刘备并非言听计从,且自占领荆州之后,就没有采纳过他的重要建议。诸葛亮强调加强荆州防务,刘备反而分兵让关羽去进攻襄阳,之后又让诸葛亮率军入蜀作战,攻取益州。攻取益州之后,诸葛亮更不敢言兵事,对刘备的军事方针没有任何异议。这在《三国志》里,是反映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决不像《演义》所说的那样水乳交融。盖其时,诸葛亮抱定“明哲保身”的为臣之道,不敢越雷池半步。“永安托孤”,距刘备当年三顾茅庐,已二十一年。其时,关、张皆已不在人世。故刘备死后,诸葛亮始能“开府治事”,才做了一个真正的丞相。郑先生以“武侯不谏先祖”为题,正点出了在此之前,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要害处。

     

        《闲话》论三国史事及《演义》,无论讲历史,还是讲文学,都颇有发明,在在处处予人以启迪。除以上举例之外,如“关张及诸葛之艺术”“满文之《三国演义》”“袁小修日记所述三国之遗迹”“蒙人信仰关公”“三国之战兵数可记者”“人物仪表之见于《演义》者”“灾祥之纪述”“如火如荼之文武人才”“论打鼓骂曹”诸条,各皆精彩。将《闲话》翻阅一过,共193条,多数未及细读,说到的好处必也挂一漏万,何况写作的篇幅亦有限制。

     

        郑逸梅先生的孙女郑有慧女士,据1888年上海鸿文书局《增像全图三国演义》,为此《闲话》新版重新绘制了插图,皆甚可观。边读先生书,边闲看此等插图,不禁想起小时候每读一册《三国演义》连环画,便与二三同学“演其武而习其文”,以至于忘乎所以闯了种种穷祸,面壁思过之余,脑海里仍不能停止想象书画中情节。郑先生说他从小喜读《演义》,识字即是为了要自己能读《演义》,童心之有趣真莫可名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