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小说家的炼魂术

    张晓琴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24日   11 版)
    《中国奇谭》,刘汀著,作家出版社2017第一版,35.00元

        刘汀的十二“记”,既是真实的,又是大胆狂放的,这狂放主要在虚构,在想象。

     

        刘汀的身份是多重的,他是诗人、青年评论家,还是文学刊物编辑。现在,或许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他需要回答作为小说家的刘汀如何在人间的问题:用虚构,而不是时下大行其道的非虚构;从空中抓取现实的人物,而非表现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以虚构来实现小说的可能性和他个人创作的可能性。于是,有了这样一本书:《中国奇谭》。《中国奇谭》包蕴着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蓬勃野心,是小说家炼魂术的尝试与实践。

     

        《中国奇谭》收录十二部短篇小说,分别讲述十二个当代中国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欢欣和悲凉,他们的寻常和意外,他们的静止与穿越,乃至偶尔的幻化。既然是讲述小人物,免不了世事家常和柴米油盐,但刘汀却以最现代的方式打开时间与空间的大门,让他们获得游走的可能,在各种遭际中一次次烤炼自己的灵魂,最终走向自己的归宿,而这归宿往往是他们所不愿意的去处。

     

        刘汀的小说,最“奇谭”的部分往往是对存在思考最深入的部分。《换灵记》中,一个天才的诗人为了生存去火葬场工作,一怒之下偷了五个骨灰盒而进了监狱。出狱后和别人交换灵魂后成了一个成功人士。当自己的灵魂写出那首期待已久的长诗后,他的死期也到了。这首长诗的名字叫《灵》。换灵的事情表面荒诞不经,实际上却写出了这个时代与人性的真实。耐人寻味的是,天才诗人的名字竟然是一款车的名字,写出那首诗的时候,他的灵魂在涪城身上。涪城,即浮城。《倾听记》中的倾听亦是讲述者,倾听是他存在的理由,失语的他却是小说的讲述者,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荒谬而真实的存在。《神友记》中的死神一旦有了人性就变成了人,成了“我“的朋友,为“我”报仇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一直在等待死神,可他不再出现。《石囚记》中的非正常家庭造成了一个人的变态成长与死亡,似乎只有死亡才是唯一之路,一直向上,通往天堂。《劝死记》是疯子的狂言呓语,所有的事件仿佛都是幻象,其中有这个时代的真与痛。《制服记》中的他因为一次次的意外事件,身上的制服由警察到城管到囚犯。《牧羊记》中的牧羊人爱情失败,对方被折磨而亡。他把自己的悔恨和情感转移到一只白羊身上,在回忆中老去。《黑白记》中的老洪因为经常乘车的女孩转发的一条微信临时改变了自己的公交车路线,却因此让这个刚刚整过容的女孩被毁容。《秋收记》中的秦婶在秋收的季节里几乎一无所有,仍然顽强地活着,她的内心独白是难以阻挡的意识流,一泻千里。一切似乎都是意外,但又都是必然。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奇谭》中的十二篇小说,写作方式各有千秋,所涉题材亦复杂多变。在其同龄写作者大多衷情于书写都市经验与个体成长的时候,刘汀将关注点集中于都市的底层挣扎者,把目光投向农村的生命,孤独无依的农妇,生活单调而内心复杂的牧羊人,所有貌似温顺无知但情感充盈的生命……“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先生此语堪作刘汀之声。

     

        《中国奇谭》中的小说均以“记”为题,题目都是三字,可见作者下笔之用心。“记”,重要的一层含义是记载,记录,它强调真实性,也就是非虚构性,当下一些非虚构的作品名就用了这个“记”字。然而,刘汀的十二“记”,既是真实的,又是大胆狂放的,这狂放主要在虚构,在想象。名为“记”,却不遗余力地彰显小说的虚构本质。《炼魂记》和《黑白记》中的主人公都叫老洪,但他们根本不是同一个人,这恰恰显现出虚构的特点。《虚爱记》是最能展示作者初衷的一篇。名为“虚爱”,自然是虚构的爱情。英属是名叫隶仁的一个北漂小说中的人物,他和一个叫小兽的女孩的爱情完全不是他所期待,因为他生活在一篇名叫《城市、爱情和死亡》的小说里。隶仁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来自小说家刘汀的小说。小说中的隶仁写小说,他有虚构的权利,但英属同样有虚构的权利,他以“应该是这样的”和“复述”来实现虚构。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和他们的爱情都是虚构的,但他们有关爱情的欢欣和悲伤却都是真实的。《虚爱记》可以看作是刘汀的小说观的巧妙实践,它是一篇元小说。它让人想起三十余年前,马原的小说《虚构》。马原说:“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现在,刘汀说:“隶仁不知道,他也是另一个虚构人物。那个作者叫刘汀。”先锋文学出场时表达了对此前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观的反抗,而刘汀则想反抗他面对的强大的非虚构洪流,他们共同的方法是虚构。可见,奇谭之奇,不在故事,而在方法。某种程度上,刘汀将自己的反抗本身当作“奇谭”,正因为此,这十二篇小说中的许多书写如秋水横流,语言中有种力量无法阻挡,甚至裹挟着些许的泥沙。

     

        正视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写作,正视和剖析自身的写作,并以自己的写作来阐释自己的小说观,这是作为小说家的刘汀。在他看来,虚构是流动的,每当一种虚构形式具有了文体般的稳定性,它就要寻找新的躯壳。他说:“它应该是一个不死的魂魄,借助不同的小说文本而生。”显然,《中国奇谭》是刘汀从现实中抓取的那些人的灵魂之烤炼,也是刘汀对于虚构本身的魂魄之烤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