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不能忘却的纪念

    ——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六十载记

    齐浣心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17日   14 版)
    书房中工作的齐燕铭

        1958年2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大会。这个大会的召开,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以后,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有了全面规划和统一部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造了一个古籍出版高峰,不但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古籍出版规划,还大力培养古籍人才,在古籍图书出版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成立背景

     

        党和国家对出版工作非常重视,新中国成立之际专门成立出版总署开展工作。几年的时间,我国的出版事业初具规模,完成了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成立了一批公营出版单位。图书出版随之有序开展,但古籍图书仅有几家出版社零散整理出版,编辑力量严重不足,出版也没有计划性。1956年,为了集中优势人才和出版资源,更好地开展古籍图书的出版工作,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成立提上了议事日程,成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1956年5月15日,文化部向中央宣传部呈送《关于我国古籍出版工作规划的请示报告》(《文化部党组关于我国古籍出版工作规划的请示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8》,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央档案馆编,2001年,第94页)。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古籍出版工作的统一领导,并要与学术研究工作密切结合,拟成立古籍编审委员会,吸收科学院、北京大学、文化行政部门、出版机构的负责人等各方面学术专家和出版专家参加。统一掌握古籍的出版方针,审定选题计划和重要稿件,并建议“由齐燕铭同志担任主任委员”。报告中还提出,将文学古籍刊行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财政经济出版社的古籍资源,并入刚成立的古籍出版社。

     

        1957年,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开始着手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这一年,他专门向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呈送了《关于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报告》,并将1956年报告中拟成立的“古籍编审委员会”修改落实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2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了齐燕铭的报告后,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思路也基本成形。1958年1月,齐燕铭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的具体方案,包括古籍小组工作方针、任务,古籍小组成员19人名单,确定古籍小组办事机构事宜,以及古籍图书出版计划等,呈送给中宣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党和国家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很快批复了这个报告。

     

        正式成立

     

        1958年2月9日至11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大会,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齐燕铭、古籍小组办公室主任金灿然、部分古籍小组成员,以及各地专家和出版单位代表共百余人参加大会。

     

        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作了关于古籍整理出版的方针和作法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对古籍整理出版的方针、对象、方法问题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按轻重缓急,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定出合乎需要的规范。二、从古代典籍中整理出一套基本名著丛书。三、出版几套选本,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选。四、编写辞书和一般读者需要的辞典。五、培养整理古籍的青年队伍。”(《康生、周扬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会上的讲话(摘要)》《光明日报》,1958年2月22日)。齐燕铭在大会上说:“几年来,各方面对中国古籍的整理出版,已经做出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出版重复、质量不高和与读者需要不符合的缺点。因此,亟须加强领导,根据党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按照学术研究、教学工作以及社会读者的需要,制定比较长远的规划。”(《康生、周扬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会上的讲话(摘要)》《光明日报》,1958年2月22日)。

     

        古籍小组成员郑振铎、翦伯赞、潘梓年在大会上分别就文学、历史、哲学的古籍整理出版草目计划作了说明,会上对规划草案展开了讨论。发言的有与会代表冯友兰、杜国庠、徐森玉、吴晗、邢赞亭、嵇文甫、金兆梓、章行严等人,他们对加强整理古籍出版工作表示一致拥护,并分别对规划中的书籍分类、书目编选,以及培养人才、组织专家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成立大会上,明确提出“在规划小组的领导下,应该动员和组织有关力量,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分期分批地把我国古代和近代以至‘五四’以前的主要学术著作有计划有系统地整理和出版”的目标。

     

        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共有19人:叶圣陶、齐燕铭、何其芳、吴晗、杜国庠、陈垣、陈寅恪、罗常培、范文澜、郑振铎、金兆梓、金灿然、赵万里、徐森玉、张元济、冯友兰、黄松龄、潘梓年、翦伯赞。小组组长齐燕铭,金灿然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古籍小组成员均为当时中国文史哲、出版各界著名专家学者。小组成员中,金灿然时年45岁,是最年轻的一位,年龄最长者为张元济,时年91岁,其他专家大都在50至70岁之间。

     

        古籍整理出版小组下设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分组,其成员集中了这三个专业方面的一大批一流专家学者。兹照录如下:

     

        文学组:召集人郑振铎、何其芳,成员有:王任叔、王伯祥、王瑶、余冠英、邢赞亭、吴晓铃、林庚、阿英、孙楷第、徐嘉瑞、徐调孚、章行严、陈翔鹤、冯至、冯沅君、游国恩、杨晦、叶圣陶、隋树森、赵万里、钱钟书、魏建功、罗常培、谭丕谟。

     

        历史组:召集人翦伯赞,成员有:于省吾、尹达、白寿彝、吴晗、吴泽、汪篯、周予同、周云青、周谷城、邵循正、金兆梓、金毓黻、范文澜、徐中舒、徐炳昶、徐森玉、翁独健、夏鼐、宿白、张政烺、陈垣、曾次亮、贺昌群、傅乐焕、齐思和、邓广铭、邓拓、顾颉刚、阎文儒、聂崇岐。

     

        哲学组:召集人潘梓年、冯友兰,成员有:王维庭、石峻、朱谦之、李达、李俨、吴则虞、吴泽炎、杜国庠、汪奠基、林宰平、林涧青、侯外庐、胡曲园、孙人和、唐铖、容肇祖、陈乃乾、嵇文甫、杨荣国、赵纪彬、刘盼遂、谢无量。

     

        成立古籍小组及设立小组成员,这种模式开风气之先,在出版单位和古籍整理专家之间搭建了一架桥梁,密切了二者的关系,在推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后六十年的时间,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古籍小组的成立,为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立下了规则。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六个重点:一是整理和出版中国古代名著基本读物;二是出版重要古籍的集解;三是整理和出版总集或丛书;四是出版古籍的今译本;五是重印、影印古籍;六是整理和出版阅读和研究古籍的工具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编:《功在千秋的事业——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中华书局,2003年,第38页)。

     

        开展活动

     

        古籍小组成立后,工作有序、全面推进,在制订规划、培养人才、整理出版古籍图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绩。

     

        由小组成员郑振铎、翦伯赞和潘梓年担任召集人,主持文学、历史、哲学三个组分头起草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专家们从浩瀚的古籍中选出有价值的古籍项目,并列出拟采用的版本,1958年6月,《整理和出版古籍计划草案》完成,共计收入6791种古籍整理项目,其中文学部分3383种,历史部分2095种,哲学部分1313种。这个规划因为规模过于庞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古籍小组将其调整为《三至八年(1960—1967)整理和出版古籍的重点规划》(草案),“三至八年”规划草案共有500种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分为“干部和学生读物”、“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参考书”两部分,面向着两类不同的读者群,这个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规划的制订,对摸清我国保存的古籍家底、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整理出版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部规划虽然因为项目过多没有得到全部落实,但因其搜罗完备,并列出详细版本,在颁布多年后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部规划,因为明确了读者群,所收古籍项目更有针对性,且规模适中,在实施过程中完成率较高。

     

        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成立之初,将培养古籍整理出版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古籍人才严重不足,这制约了我国古籍出版事业的发展,系统培训专业人才很快被古籍小组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59年3月,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决定委请北京大学开设古典文献专业,为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培养专门人才,专业学制5年,毕业生优先输入到中华书局工作。同年9月,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开始招生,古籍小组成员齐燕铭、吴晗、金灿然等,中华书局的编辑宋云彬等人都多次到北京大学为古典文献专业学生进行授课、座谈。1964年,第一批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毕业,为专业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输送人才11人,到1968年,共有三十余位古典文献专业学生毕业分配到中华书局。

     

        发展历程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从1958年至1966年,具体开展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随着“文革”的爆发,古籍小组工作陷入停顿。直到1981年,古籍出版工作才再次迎来转机,这一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明确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以此为契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新组建,12月10日,《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发布,明确了古籍小组组长为李一氓,副组长为周林、王子野,小组成员共53人。1982年3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制订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

     

        此后,古籍小组先后隶属于国务院、文化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小组组长由李一氓、匡亚明、陈岂之、于友先、石宗源、龙新民、柳斌杰等人担任,小组成员、顾问也经过了若干次调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名称也转变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

     

        在古籍小组的发展历程中,齐燕铭和金灿然的名字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有着开创之功,不计名不计利,为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值此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六十周年、齐燕铭去世四十周年、金灿然诞生一百〇五年之际,仅以此文向他们致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