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命’把它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因为爸爸》,是韩青辰继《小证人》之后又一部扎实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作品延续了韩青辰秉持的、在扎实现实素材基础之上构筑作品的创作宗旨,同样延续了她力图形塑儿童灵魂的文学歌者的题旨与文风。作家此番将笔力聚焦在捍卫社会秩序、护卫家国平安的“英雄”人物和这些“遗孤”孩子所承受的巨大伤痛之上。真诚、恳切的现实主义书写背后,是多位英雄的原型,是多位缺失亲人挚爱却承继榜样力量的英雄的孩子。作品的沉痛与昂扬并行,诚如韩青辰所述:每一次书写英雄,都是在被英雄书写。作家以浓挚的爱,引导着奔涌的伤痛,以充满敬意的英雄讲述,激励每一个儿童读者,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重归生活的正轨,重拾逆流而上的勇气,重塑无畏前行的信念。
韩青辰努力约束着弥漫心底的情感,以抑扬有度的铺排,将它们一点点灌注于作品之中。《因为爸爸》由一个父子冲突开启:转业的战斗英雄、人民警察“金秋”忙于工作,儿子“金果”遭遇了爸爸一次又一次“万恶的食言”。弱小的孩子以笨拙的方式实施小小的报复,拒接爸爸的电话,雨中狂奔,企图以生病博得爸爸的关注。细腻的心理描摹,刻画出孩子真切的的内心世界。然而,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岂能割舍。深夜,信誓旦旦再不原谅爸爸的金果被爸爸拥入怀中时,用尽全力往爸爸怀里钻。爸爸实际陪伴的缺位,并没有令爸爸的爱缺位,一位挚爱儿子的父亲形象跃然而出。就是这样一对挚爱的父子,必须面对生离死别。作家描写“失去”时,是令人痛心的。弥留之际,英雄的父亲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环握儿子的小手,用尽最后的力气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在儿子唤醒父亲的期待中猝然撒手而去。殡仪馆告别的一幕,很多双手抱起金果,又将他交还妈妈,“人们抱着他轻轻抽泣,好像统统亏欠和辜负了他”,“他在那些很热很硬的胳膊里拼命挣扎,最终竟然打起寒战”。如此真切的离别场景,深切,沉痛,而又纠缠。可以推知,作者无数次见证了战友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作家忍着痛,将它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所身处的“祥和”的来之不易,给予我们不同层面的、来自珍视感与崇敬感的冲击。
这个故事的讲述是极具难度的,因为它的背后,十来位英模的事迹以散在的形式进入作家的素材储备。因此,对于英雄爸爸的形象,作家不是直接切入英雄的离世,而是一点点摊开:警察爸爸日常井井有条的生活,过劳的前奏,全力的抢救,直至最终的离世。作家没有直接端出一个完满的英雄形象,而是在爸爸去世后,于顺叙之中不断穿插倒叙与插叙,让络绎不绝的悼念的人、痛哭的人、探望的人牵出金警官的事迹。几番集中回顾与中间短暂出场的人物的穿插,金警官的形象不断丰满,最终具象而立体。英雄的儿子——金果形象的塑造也是如此。对果果的成长,作家做了精心的铺垫:爸爸去校园做讲座,为儿子、也为无数孩子树立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榜样,除了父亲,柔弱而坚强的妈妈,从不服输的外婆,也都成为果果身边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当父亲病危,果果被带到医院尝试叫醒昏迷的爸爸时,年仅10岁的果果显示出警察家庭孩子的冷静与坚定,开篇那个嗔怪父亲的小男孩一步步坚强起来。作品细腻而耐心地展现了孩子从起初对于“失去”的懵懂,到逐渐被无法弥补的缺失感吞噬,再到终于寻回生活的轨道,复归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作品脱离了人为的戏剧冲突,过渡衔接真实而自然。与描写“失去”不同,作家描写“获得”时,是异常暖心的。作品讲述父亲无私的付出与真诚的回报,讲述人们对善事、好人的常念心间。父亲帮扶的人数不胜数,恰恰成为儿子前行路上无数个“温暖的伏笔”,为果果铺展了一路得人相助的坦途。
韩青辰的作品中,始终传递着一种形塑灵魂的意愿与力量。作家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命’把它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作品深入英雄的背后,描写那些“让出”父爱的儿子,那些默默支持的妻子,描写英雄的家人无穷无尽的付出与精神上承受的高压。作家更意在表现的是,即便付出了这么多,甚至最终失去亲人失去生命,“英雄”仍然是他们的骄傲与楷模。金警官“幕天席地的热忱”感召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和无数的人,成为家人、朋友、被救助人的精神引领者。金果模仿爸爸的严格自律,模仿爸爸的乐于助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到与爸爸共存的感觉”;妈妈进入爸爸曾经战斗的单位工作,像爸爸一样天天加班;几个其他类型的爸爸——不顾家的外地爸爸,除了钱还是钱的大款爸爸,不走正路的惯偷爸爸共同发起设立“好爸爸基金”,资助贫困的孩子;弱小的孩子们也勇敢起来,在公交车上智斗小偷……正义的力量弥漫于纸间,照亮着儿童的未来之心。
作品中,有着点睛妙笔。当爸爸致歉的电话响个不停的时候,金果忽然冒出一个念头,“爸爸摇身变成了电话,从此他必须以电话的样子存在”。是啊,爸爸总是不能陪伴孩子,甚至包括孩子最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的陪伴,常常是以电话的形式存在的。而这一小小的念头,竟然最终有些一语成谶的味道。故事结尾处,坦然接受现实、坚强起来的孩子,听到了电话铃声,接起却仅有嘟嘟的盲音。孩子竟然笑了,他忽然觉得,这,也许是爸爸打来的。那个曾经的“电话爸爸”的念头竟然首尾呼应了。这是一个多么孩子气的思维!故事巧妙地以此结尾,未做拔高,而是让金果复归一个欢快的孩子,让生活复归祥和的正轨。电话的猜想,孩子提起的嘴角,让我们由衷为孩子的成长而欣慰。常常在想,这是作家的有意为之,还是故事的自然引领?我更相信是后者。因为它没有丝毫做作,充满了生活的真实质感。
从《飞翔吧,哪怕翅膀断了心》《水自无言》《我们之间》《小证人》至《因为爸爸》,韩青辰一路行来,选材上,都是紧贴青少年心灵的朴质用心之作;语言上,富于诗意且常有警句。她的警句,不取振聋发聩之势,而是浸润着温婉而坚韧的气息,令人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