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博雅讲坛联袂组织的“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日前在清华大学丙所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任博德的新书《人文学的历史:被遗忘的科学》的新书首发仪式。
荷兰大使馆副大使普乐施(BasPulles)在致辞中回顾了两国建交45年来在教育、科学及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表示很高兴看到任博德教授的新书与中国读者见面,坚信此举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更丰富的文化交流。
欧盟科学基金委(ERC)副主席、清华大学金岳霖访问教授斯托克霍夫(MartinStok-hof)随后介绍了欧盟科学基金委的主旨,特别是该组织为促进人文和社会科学而采取的新举措。他鼓励在座的人文学者关注欧盟,关注欧盟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
本书的出版方、北大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凤珠女士代表出版社发言,她认为《人文学的历史:被遗忘的科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宏阔斑斓的叙述视野和精彩简练的表述方式。作者聚焦人性视点,透过纷繁的现象寻找人文学科的本质精神值得在学术界推广。
本书作者任博德(RensBod)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和计算学研究所教授,任博德教授在他题为“人文如何改变世界”的主旨报告中回顾了历史上人文学领域代表性学派、学者及相关重要概念、规律,从艺术史、语言学史、数字人文等几个领域举例说明人文思想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与任博德教授呼应,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教授作了题为“人文:从中国的视角看”的主旨报告。他对任博德教授新书试图打破欧洲中心主义、打破人文与科学之间的界限、重新思考人文定位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汪晖在中国20世纪形成的教育体系和学科分类的背景下讨论了人文知识的概念,强调人文知识最根本的精神是无条件地追问,不断去打破边界。
来自清华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文系,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众多学者认为,关于科学史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在本书作者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一部相关的人文学史。作者将不同人文学科的学科历史资料加以梳理和汇聚,做了一次打通脉络条理清晰的叙述。尽管本书的涵盖面非常广,但论点和结论却丝毫未流于表面与肤浅,另外,其轻松活泼的行文风格使得本书也适合于大众读者。
研讨会最后,围绕《人文学的历史:被遗忘的科学》一书的内容,众学者对人文学科的地位、特点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反思人文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人文与科学、宗教之间的关系,与任博德和汪晖二位教授展开了精彩对话。 (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