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评论

    行业馆配平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面向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1月29日   06 版)

        进入新世纪以来,馆配市场需求增长,馆配图书业务成为出版发行业新的增长点。未来几年,政策性的拉动还将为馆配市场提供较大增量空间,带来馆配市场的新一轮增长。然而,部分采购方忽视图书品质、单一追求低折扣,使得部分馆配商恶意低价竞标,严重影响了图书质量和馆配服务的质量。此外,每年馆配会数量众多,同质化现象严重,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疲于奔命,市场营销成本透支严重。

        同时,大多数图书馆经过各种考核和评估后,图书采购已经进入常态,采购工作的中心已经由冲量转移至馆藏目标体系的建立,如质量目标、特色化目标等。这也向馆配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品种整合能力,包括品种数量、到货时间及专业专门图书的收集能力;二是后续服务的能力,如图书品种的查重能力、对图书馆需求调整的反应能力、查漏补缺的能力、各类数据的提供能力、电子资源文献的服务能力等。

        显然,只有聚合业界各方力量,组建全国性的行业馆配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提高产业链的专业化程度,维护馆配市场秩序,规范馆配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才能有效解决市场不规范问题,为市场各方利益的合理诉求构建保障、约束和平衡机制。

        由行业协会主导,行业馆配会公共平台的搭建,对于整个馆配行业而言,跨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和资源共享的交易平台形成,这是馆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混乱无序走向整合规范的开始,变重复建设、恶意竞争为共建共享与合作共存。

        那么,如何探索建设一个统一标准体系,公益、公平、开放的全国馆配服务性公共平台的长效机制?

        从目前全国馆配馆建交易会的举办形态来看,由行业协会联手企业、地方出版集团共同办会,既保证了行业馆配公共平台的社会公信力,又借助企业联盟的市场基础与渠道优势,使得交易会覆盖范围更广,同时保证了行业展销会的生机与活力;与地方国有文化企业旗舰的携手,则是落实党和国家文化惠民政策、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举办全国馆配服务性公共平台的长效机制。

        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如果缺乏商业行为的必要因素,缺乏有效客户,纯粹由政府行为支撑下的馆配会会逐渐失去生机。然而,纯粹的商业行为却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公信力。每一个办会单位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了竞争目的而刻意屏蔽对手,造成了信息与资源的封闭。

        如何既保证馆配会的社会公信力与号召力,同时又能使得行业整体的商业收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行业组织主导,同时承办的企业方配合,来形成行业共享,达成其公益性质。所以,中国出版协会将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与馆配商联盟全国图书订货会两者合二为一,正是秉承了行业共享的理念,是服务于行业的重大举措。

        展望未来,行业馆配公共平台还可以有怎样的多元面向,实现怎样的长足发展?

        我的建议是,第一,为促进出版业与馆配业、馆建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文化惠民政策的推进力度,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业、馆配业、馆建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交易会期间还是要强化理论、交流色彩,办好高层论坛,突出价值和标准的引领作用,强化交易会作为馆配行业风向标的色彩,引领行业发展。包括研制和发布具公信力的可供馆配书目,通过发布年度优秀馆配图书、评选优秀馆配出版社等,推动优秀图书进图书馆。

        第二,在全民阅读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行业的馆配公共服务平台应更好地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推进全民阅读。比如,出版界与图书馆界、教育界携手开展系列阅读活动,承办各地政府的读书节、读书月活动等,探索和建立社会化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探索和承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在行业协会的主导下,协调全国出版社的出版资源,搭建面向国际的图书馆发行体系和数据资源销售体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