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各类馆配会数量已经下降了50%以上。继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大盛会之后,作为又一个全国性的出版行业交易会,全国出版馆配馆建交易会已成为馆配行业的风向标。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战略的推动下,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的发展,并赋予和激发更多的内涵和功能?
2005年3月,沈阳,独立馆配会的肇始之时。其时,人天书店和辽宁出版集团旗下的北配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全国的馆配会,这是独立业态的全国馆配会的发端。
由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要求,从2005年开始,图书馆采购经费大幅度增加,催生了一批独立的馆配公司,使馆配成为图书发行的独立业态。
如果说,传统的发行业态包括批发、零售、教材系统发行,团购是零售的附属形态的话,今天的发行业态已经风起云涌,斗转星移。技术的更迭和图书馆评估、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网络销售和馆配业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待一个发行的独立业态,则必然需要新的服务流程与之匹配。现采,是图书馆评估之后出现的新用户需求。
图书馆从以书目订单的模式,转变为书目订单和展会采购并行的模式,甚至有的图书馆以展会采购为主。分析其中关键原因,全国馆配商联盟理事长、人天书店董事长邹进如是判断:“原因一,是现有书目不能满足客户的采访需求,没有统一书目,在出版泛化的情况下,没有可供书目,使订单的订到率下降;原因二,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图书经费大幅增加,图书馆话语权加大。”
此后,各种馆配会应运而生,名目繁多,却良莠不齐。以2013年为例,全年馆配会共计99场,馆社店三方奔波其中,苦不堪言。业内的一句经典自嘲是,“不是在馆配会上,就是在去馆配会的路上”。
密集的馆配会不但让供需三方支付高额的参会成本,如展位费、人员差旅费以及参展样书费用等,同时,高强度的工作让业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客户关系缺乏稳定性,并不利于常态化信息沟通。馆配会扎堆举办,出现了馆配会形式、内容、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尤其是,图书馆有限的购书经费被频繁的馆配会稀释,订货码洋呈下降趋势。据调查,馆配会订货码洋于2010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大幅回落,以至于馆配各方参会后,发出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成交利润不够支付差旅费的抱怨。在巨大的参会成本下,中小型出版社失去了参会热情,致使一些图书馆很需要的地方社、民族社等专业性强、馆藏价值高的图书在馆配会上难以寻觅。
与之同时,很多区域性馆配会的组织者,往往只邀请自己的客户来参会,或者设置各种限制,不完全开放平台;没有统一的平台数据,不能进行资源共享。
行业啧啧叫苦之际,2013年,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馆配平台——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于9月举办,行业协会扛起了馆配市场规范建设的大旗。交易会不设门槛,集现采、展示、交流于一体,敞开大门拥抱整个馆配行业。交易会以其权威性和开放性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可,扭转了馆配市场的乱象。
2014年起,中国出版协会开始联手以人天书店为理事长单位的全国馆配商联盟、地方出版集团办会,将交易会打造成一个业内统一开放、资源共享的交易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整合业界资源,建立统一行业标准,规范馆配交易行为,维护馆配市场秩序,更好服务于地方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2017年,各类馆配会数量已经下降了50%以上。继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大盛会之后,作为又一个全国性的出版行业交易会,全国出版馆配馆建交易会已成为馆配行业的风向标。
“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作为行业发展的探索者、驱动者,打通了馆社店资源交互的渠道,逐步形成了全国馆配市场的核心地位,为全国馆配行业的发展竖立了一面旗帜。”辽宁出版集团董事长杨建军如是评论。
12年,一个轮回;五年,一个阶段性里程。2018年,第六届全国出版馆配馆建交易会将重返馆配故地沈阳,这一次的馆配馆建交易会,将带来一个怎样的新起点?
11月23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全国馆配商联盟、辽宁出版集团协办的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总结表彰暨五年经验总结会在沈阳举行。如何总结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走过的五年历程?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战略的推动下,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的发展,并在新时代赋予和激发更多的内涵和功能?
不寻常的五年
时间倒流回五年前。
“那时候,全国范围内的馆配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台,出版社的馆配部业务人员全年的一半时间都在外参加规模大小不等、业务效果参差不齐的馆配会,有收获也有怨言。”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刘建国回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版协决定举办规范的、全国性的馆配会。20天内,版协工作人员走访了9家机构的24位专家,对馆配市场现状、问题和馆配市场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经反复论证、专家谏言、多方共同商议研究后,中国出版协会决定创办第一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
新华文轩是首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的承办者。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盘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小彬回忆,其时,在版协的规划下,把这个行业的公共馆配平台命名为中国出版馆配馆建交易会,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要把它办成中国的馆配暨图书馆装备设备博览会。“当然,第一届的规模不可能那么大,我们务实一点,先推进,以后再发展。”
这样的命名,隐含着对馆配会办会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即要起到中国出版与馆配馆建的风向标作用,使之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涵盖最广、信息最全、品质最优的馆配交易平台。
由此,首届馆配馆建交易会,是一个从理念、观念、愿景、目标到可行性的分析论证,又到可实施方案的全过程。其中,展区的设施划分,展台、展位、展架的布置,参展商组织、参展产品组织、参展客户组织和参展会务组织,都是题中应有之义。首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还编制了产品目录,当时的产品目录现货品种20多万种,网上上线的品种近60万种;产业研讨也别具价值,馆配馆建交易会首开高层论坛,实现了一次新的尝试。
首届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全国馆配馆建交易会的大幕。2014年起,中国出版协会开始联手以人天书店为理事长单位的全国馆配商联盟,以期将交易会打造成一个业内统一开放、资源共享的交易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全国馆配商联盟旗下成员纷纷加入阵营,交易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联盟内跨区域的全国性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则大大增强了交易会的开放性。交易会打破壁垒,降低参会门槛,鼓励全行业参与,面向全国范围的馆社店开放,打造了一个公共性、开放性的馆配交易平台。
也从2014年开始,全国馆配馆建交易会探索出了一条全国馆配服务公共平台的长效机制,即由行业协会联手企业联盟、地方出版集团共同办会,既保证了行业馆配公共平台的社会公信力,又借助企业联盟的市场基础与渠道优势,保证了行业展销会的生机与活力;与地方国有文化企业旗舰的携手,则是落实党和国家文化惠民政策、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
2014年9月19日,第二届全国馆配馆建交易会转战合肥,由中国出版协会、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国馆配商联盟承办。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潘振球回忆,此次馆配馆建交易会闯出了政府引导的创新模式,交易会与安徽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平台相结合,不向参展单位收取任何参展费用,以丰厚的销售业绩,高效、优质贴心的服务,吸引了供需双方的参与。
“2014年的交易会,共有500余家境内图书出版单位现场展出优质图书11万种,51家数字出版商和相关设备参展商参展,1100余家图书馆现场采购,供需双方的参展交易人员突破2600人,均大幅度超过同类专业的馆配会。交易额也破了一个纪录,2014年的交易会现场成交图书总码洋超过1.5个亿,大幅超过同类专业馆配会现场成交金额。”潘振球说。
2015年9月19日,馆配馆建交易会挥师山西,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山西省新华书店、全国馆配商联盟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在太原举行。本届馆配交易会图书订购码洋约1.2亿元,参展出版社和出版公司518家,现采图书品种达到156800多种;参加展会图书馆783家,人员1831人;参展馆配商(含新华书店)87家。此次馆配馆建交易会的最大亮点是,凸显了学术交流、行业趋势和价值引领的风向标作用。由人天书店邀约,中国图书馆协会的几位专家做了关于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深度报告,在图书馆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2016年9月9日,馆配馆建交易会北上黑龙江,由中国出版协会、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黑龙江出版集团、全国馆配商联盟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在哈尔滨举行。全国500余家出版社、100余家民营出版公司以及700余家图书馆参展,展示了近12万余种新书,现场采购图书码洋达1.3亿元。
黑龙江出版集团事业发展部主任孙福军回忆,“形式多样,增进交流,促进融合”是本届交易会的最大特色。交易会期间,黑龙江出版集团举办了“新常态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论坛、经典图书推介会、图书馆的数字应用管理学术报告会等轮番上演,搭建了资源共享的桥梁。
本届交易会设有出版展区、特供展区、少儿展区、数字资源体验区、设备展区等,尤值一提的是,黑龙江出版集团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展出了五千种图书,在出版集团专设的人教数字校园展区内,智慧教室的互动教学场景吸引了大批的现场参观者,达成了出版界、图书馆界和教育界的深度融合。
2017年9月14日,馆配馆建交易会南下湖南,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北京人天书店集团、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在长沙举行。本届馆配馆建交易会展示新书10万余种,采书总码洋突破1.5亿元,全国500余家出版社、200余家文化公司,2000余家图书馆与会。交易会期间,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在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面向湖南出版界同仁,做了题为《中国出版的国际化历程与前景》专题报告;交易会期间还围绕“出版发行研究一般规律对资源建设的影响”的主题,举办精彩论坛,加强了与图书馆的沟通交流。
统计下来,五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累计采购7.2亿码洋图书,参加的出版单位累计达2768家,与会图书馆累计达5070家,举办活动37场。这样一个公益、公平、开放的全国馆配服务公共平台,不仅成为了整个馆配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更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馆配行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目前,馆配市场“还存在着进一步加强出版社和馆配商的沟通、馆配商和图书馆的沟通、图书馆招标价格和出版社成本等问题;出版社需进一步了解图书馆、重点高校馆和公共图书馆的采编信息,保证双方信息畅通有效,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需梳理各个高校的重点学科,制定相关分类目录和图书馆图书订到率等问题。”刘建国指出。
行业馆配平台的价值
五年的路程,展示了行业馆配公共平台的价值。
在全国馆配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人天书店总经理施春生看来,馆配会平台做到了以资源建设为中心、为主要需求的目标,参展出版物产品丰富、产品内容品质高,注重馆配市场的可持续拓展和品牌内涵建设,建立了图书采购优势。
由于馆配馆建交易会涵盖了图书馆所需的优质图书品种,吸引全国各地图书馆纷至沓来,参会图书馆数量从第二届交易会的800余家增加到第五届交易会的2000余家。
总结来看,全国馆配馆建交易会不仅提供现有可供书目信息,提供书目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服务,而且利用这个平台满足各地各类馆配商、图书馆釆访、编目、数据交换、统一采购等需求;交易会现场搭建无线网络,“采书宝”实现了采集数据实时传输,让参会出版单位随时关注采书效果;每次交易会均安排一场行业高端论坛与多场新书推介会,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热议行业焦点话题,把脉行业发展动向,为出版社提供产品展示的机会,也为图书馆提供出版业有价值的信息,为馆社店三方建立互动交流的平台。
目前,馆配馆建交易会增加了特色展区,如少儿图书展区、地方版图书展区、典藏图书展区等,图书馆可根据需求进行针对性采集,提高采书效率;交易会还建立了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针对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需求,将图书馆服务所需的电子书、管理系统、设备等硬件配套设施等增值服务进行整合,为图书馆提供一站式馆配服务。
而在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的示范和引领下,馆配市场日益开放,行业观念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区域性馆配会的大门正在次第敞开。
由“馆配”到“馆博”?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战略的推动下,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还可迸发怎样的活力,服务于行业的发展,并激发更多的内涵和功能?
“馆配会可以变身为馆配博览会。”邹进如是建议。
显然,过去,交易会专注于“馆配”,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为中心。随着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和服务方式的转变,馆配市场发展方向悄然改变,亟待数据服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今后交易会的重点也应由“馆配”转向“馆建”。
施春生详述“馆建”的内涵:其一,数据,馆配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应加强,正如此前从最初的采访数据、编目数据、MARC数据,到可供书目、核心书目,数据水平的提升利于为图书馆提供更加科学的采购指导。其二,电子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向数字化转变,馆配市场亟须一个统一的电子书平台。其三,数据库。中外文期刊、电子书等数据库将极大丰富馆藏资源,便于借阅查找。其四,图书馆使用软件,如图书管理软件、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书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等。其五,图书馆设备。图书馆设备自动化升级将成为图书馆提升服务的必要保障,例如自主借还系统、阅览设备、图书维护设备等。其六,使用和加工材料。图书馆设备自动化变革后,所使用的材料也应逐渐适应自动化管理,实现由手工登记到条码、永磁条、充消磁技术再到RFID智能化技术的升级。最后,图书馆新开发技术的展示。如机器人+图书馆,打造图书管理新模式;Vive图书馆,打造VR阅读平台;图书馆裸眼3D设备等,刷新图书馆服务新体验。
显然,随着图书馆的馆藏、馆配的发展,全民阅读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文化的发展,必将对馆配馆建经营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由此,李小彬的建议是,使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成为全国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的展示体验、信息数据、交流交易、阅读服务的平台,建立起全国乃至国际的馆配馆建内容研发、数据网络、传播交易、共赢服务体系。
潘振球则提出,增加馆配馆建交易会的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上的研讨,为交易会的参与者获取信息服务;构建完善、权威、公益的书目信息平台,体现馆配馆建交易会的服务全面、立体、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交易会应当更加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除了为出版行业服务,为图书馆服务,还要为全民阅读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