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推进复兴博物学文化的几点看法

    刘华杰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1月15日   05 版)

        昨天(2017年11月11日)晚上,第二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商务印书馆落下帷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用而美好”的博物学真的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如何进一步推动博物学文化复兴,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昨天的会期很满,我没好意思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专门发言。会后,在场外谈几点看法。

        第一,明确阐述今日复兴博物学文化的背景、动机、意义。此次第二届博物学文化论坛手册后面附有精心准备的《博物理念宣言》草案,这份简明文件第一稿是我写的,后经过多人长时间网上讨论、妥协,做了大量修改。特别感谢张巍巍、倪一农两位先生为此还专门来北京大学就具体观点、修辞进行讨论。从文本表述上可以看出,这里用到的博物学概念,与历史上各种古老的博物学有联系,但与具体哪一个都不同!当然,也与历史较短的“自然教育”不同。会上没有对宣言草案进行表决,是希望给大家足够多的时间再讨论、体认、化简和修订,如果可能,将在明年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上表决通过。

        第二,越是形势大好,就越要冷静。博物学长久寂寞,此时也不宜突击发展,必须扎扎实实稳步推进。现在已经有不良苗头,比如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博物图书(尤以翻译、编译的种类为甚),甚至很畅销(昨天的论坛上已有人批评对法国博物学大师布丰作品的胡乱编译)。复兴博物学,也不要急着教育别人,其实自我教育是最根本的。成人更宜首先自己博物起来。向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传播博物学,宜慎重,不要给学生增加新的负担。

        第三,处理博物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涉及对博物学的定位。此定位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博物学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博物学算哪盘菜?这是任何一位首次接触博物学的人首先要问的问题,也的确不容易说清楚。此事我思考了十多年,自己的想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1)内部补充:以博物补充数理,作为自然科学四大传统之一的博物学对科学可能仍然有帮助。(2)适当切割:参与人群和目标并不重合,不必只考虑为自然科学服务。(3)平行论:着眼文明长程演化,确立“自性”,借鉴科技进展而不为其左右。实际上,一直是自己说服自己的过程,现在觉得“平行论”虽然大胆但比较恰当,从历史、现在和未来看,都讲得通。理解平行说并不难,打个比方,就像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一样。就学术层面,“博物编史纲领”将提供一个全新的范式(paradigm),应用范围将不限于哲学和史学;此纲领有大量发挥余地,在此纲领下可以做许多工作。平行论,绝对不意味着不向现代科技学习,相反,必须认真学习、利用,但不能以科技为主导、为目标。

        第四,处理好一阶博物与二阶博物的关系。一阶博物红红火火,但是没有二阶博物配合,一阶肯定走不远。现在二阶博物力量显得较弱(学者分属于多个学科领域),也需要向下扎根,不宜空谈。二阶研究从业者最好也把博物融入自己的生活、爱好。我们启动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刻意安排一阶博物(数量有总体把控)与二阶博物的同台交流,希望互相学习或者说彼此忍受。长远看,通过交流,双方都会受益。“二阶博物”讨论与博物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哲学问题,学术研究味道更浓,也是高校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唯一可行通道。一阶博物即使做得天花乱坠,年轻人也无法藉此获得学位。拿不到学位自然在体制化的社会中就不容易获得“岗位”。作为教师,要更多地为有志于博物学的年轻人的就业着想。重要的不是急着创立新的岗位(不是不可以,但非常难),而是想办法在现有的岗位中融入博物因素、博物情怀。

        第五,规划博物学图书的出版工作。有四类著作值得优先考虑。一是博物学经典,比如塞奥弗拉斯特、老普林尼、格斯纳、布丰、林奈、德堪多、洪堡、梭罗、缪尔等人的博物学作品,必须有计划地翻译过来。二是中外二阶研究文集和专著。这类书通常不赚钱,容易被出版社忽视,但它们十分重要。比如《清代来华的英国博物学家》《探寻自然的秩序》《发现鸟类》《不列颠博物学家》《新博物学家》《林奈传》《博物学家》(E.O.Wilson自传)等都是非常好的作品。理查德·梅比的《杂草的故事》中国出版商愿意引进,而对他非常优秀的《怀特传》却不愿意考虑引入,这就有点小心眼了。三是地方手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宜先行动起来。没有本地物种手册,许多事情都不好办。这类手册出版后还要不断更新。要动员有意愿的科学家来编写,他们不愿意做,爱好者就要自己上阵,这事等不得。四是描写本地的大自然及人与自然的相处的作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学、绘画、笔记、访谈、地方志、校园志、山志、保护区志、河志都可以。这对于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十分重要,不爱家乡何以爱国、爱地球?

        第六,利用好现有的体制平台和社会资源,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生态文明、“一带一路”、国家公园等,都与博物学文化有实质性关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下已经批准成立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商务印书馆也已经出版两期《中国博物学评论》(以书代刊)。高校、研究所、各种基金其实也有许多可以争取的发展空间。

        第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各种奖项可以更多地考虑博物学作品和相关人物。深圳的大鹏自然好书奖非常有远见,不用自己申报而且奖金丰厚,媒体应当多多宣传。一些民间基金会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些善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