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诗意的呈现,多元的寻找

    张映姝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18日   16 版)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新疆恰处于丝绸之路的中枢,素有四大文明荟萃之地、人种博物馆的美誉。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使这里成为一个极具民族风情和神秘色彩的区域。“一带一路”的提出,凸显新疆的地缘、资源、战略等诸多优势。如何将“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打通,将它光华璀璨的历史与火热沸腾的时代大潮融会贯通,相互激发,美美与共,是个值得探究的多学科课题。冉红教授的这本《丝路奇缘》是一种成功的艺术探索模式。

        以葡萄酒作为丝路历史的载体颇为精妙。“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将葡萄酒与西域、与盛唐开放气象紧密联系起来。葡萄、葡萄酒、吐鲁番、新疆、法国,这一连串的词汇既承接得起丝路历史的厚重、开放,又编织得出丝路文化的悠长、丰富。可以说,这一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载体的选取是无可替代的。葡萄酒以及葡萄酒厂的建立,为小说注入了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寓意新疆这块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奋发有为的志向,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时代的光彩、靓丽。古与今、历史与现实、东方(新疆)与西方(法国)等诸多元素被“葡萄酒”有机串联在一起,赋予小说极大的叙事空间和多层次的审美意味。

        围绕“葡萄酒”,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叙事,这三个方面归结为“寻找”,寻找爱情,寻找丝路文化(乐舞),寻找方向。

        爱情是文学艺术的永恒母题。库尔班和玛丽娅跨越60年历史、跨越东西方的浪漫爱情,春雷和李梅茫茫相隔50年的苦楚爱情,还有当下年轻人的情感纠葛,比如艾丽与杨帆、克里木与阿娜尔汗、阿克巴尔与热比娅的爱情等等,交织在一起,主次分明,既描绘出人们对纯洁、忠贞爱情的美好向往,又展现出年轻人因爱情而产生的烦恼、迷茫、误解、酸涩等种种现实,从而将爱情的酸甜苦辣逼真呈现。寻找爱情,某种程度上也是寻找信念,寻找坚定的品质。

        寻找丝路文化,是本书的另一条主线。艾丽从关于龟兹音乐的博士论文开始了寻找之旅。采风期间,维吾尔族歌舞、图瓦人乐器、龟兹乐舞、哈萨克阿肯弹唱等等,全部涌入艾丽的视野。她惊诧并沉醉于西域乐舞的博大浩瀚,同时更为民间音乐人(叶玲、楚歌、春雷等)为艺术的执着坚守、传承所震撼,从而坚定了传承、发扬丝路乐舞的信心,事业有了方向,学术和人生也有了精准的定位。丝路文化的“珍珠”洒落于民间,传承在民间,将这些松散的民间艺人的技艺和学识收集、整理、研究、传播,形成文化合力、文化自信,再造丝路文化辉煌,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扎根于民间,人民是艺术的创造者,这也是本书提供的一个艺术认知。

        寻找方向,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西域雪莲葡萄酒厂究竟走向何方?阿克巴尔为此绞尽脑汁,从“吐哈”牌葡萄酒的品质提升、打入市场,再更名为“艾斯来沛”牌葡萄酒,与法国玛利娅葡萄酒公司打官司,到最终成立合资的回味葡萄酒公司。应该说,这一方向的选择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实中新疆企业如何做大做强,走出新疆,走向国内甚至国际,这个思路是有大格局、大胸怀的。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性契机,立足本土,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以开放的胸襟、全局的战略眼光迎接挑战,这是国家、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重任。具体到每个人物,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也各有相同,这些生活在新疆大地上的普通人默默无闻,用火热的心把时光雕刻成一朵朵花,雕刻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爱而痴迷,因爱而投入,因爱而专业。

        爱情、事业、方向的三重寻找,在架构出小说的好看故事的同时,塑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以塑造人物见长。文学史上,即便我们不记得故事情节,但经典的、独具特色的“这一个”却长久地留存在记忆里,这是人物形象的魅力所在。本书中让人掩卷深思的人物不仅仅限于主人公,那些默默无闻的配角比如肉孜、春雷、李梅等人的命运遭际也令人反复咂摸。这些人物命运的走向,或为时代所致,或因偶发时间所致,却因为内心的煎熬、现实的坚守而熠熠闪亮。人究竟该怎样活着?这或许是作者的无意而为,却是我阅读本书的另外一个收获。好的小说带给人的思索是多层次、多元的,此言不虚。

        就文学性角度而言,本书还存在可商榷之处:一是艾丽骑马去南北疆采风从常理上说不大可行,新疆地域广阔,从吐鲁番去阿勒泰,然后去库车、伊犁草原,如此长距离的采风如何实现,骑马肯定是行不通的。艾山的每次及时相助也富有戏剧性,有“戏说”成分,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真实感。二是整体上看,因为作者长于影视文学的创作、研究,在叙事上镜头叙事的色彩稍显浓厚,情节推进速度较快,对人物的思想转变、心理纠结等少有铺陈、刻画,故而使有些人物的转变看起来稍显些许突兀和生硬。

        阅读本书时,我的脑海里始终在营造画面;合卷后,一个念头始终萦绕:如果电视剧《丝路情缘》播出,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我一定会死心塌地地追剧。

        (作者系新疆《西部》杂志社副主编、诗人、文学评论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