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18日   09 版)
    【世界史】

    蒙元史是近些年学术界和大众讨论的热点,欧美学界在这一领域的耕耘可以追溯到17世纪欧洲东方学初兴阶段,而且因为视角及语言的不同,欧美学界的研究颇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梅天穆此书就是欧美蒙元史学界新近的一部佳作。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蒙古帝国的兴亡,并归纳了蒙古帝国全球化的意义。第二部分条分缕析了蒙古帝国对从东亚到西欧社会的塑造,小到一种食物、药品的传播,大到内亚政权的形成和民族的迁徙,此即作者所谓的“成吉思大交换”——除去征服战争外,蒙古究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改变?蒙元帝国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把世界带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成吉思大交换”在深度与广度也许逊色于“哥伦布大交换”,但其对世界史的影响仍然不容低估。
    【抗战史】

    军事史写作者余戈自2004年投身中国远征军滇西战场的研究、调查至今已13载,先后出版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均是抗战史领域的佳作。最新的《1944:龙陵会战》与两部前作一同构成厚重、翔实的滇西抗战“微观战史三部曲”。龙陵与松山、腾冲均为中国远征军1944年对日抗战核心战场,余戈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文献并多次前往龙陵等地实地考察基础上,在书中详述了当时中国远征军龙陵会战及收复芒市、遮放等地,会师中国驻印军、打通中印公路的过程,对战事走向、大小战役得失乃至对全国抗战进程的影响等皆有看法。80万字亲历战事者的记述与作者的分析阐释结合,加之中日作战地图50余幅、历史照片50余张,得以用“微观”视角近距离回望历史,通过文字和图片“触摸”那场战事。
    【社会学】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村、农民所面临的问题向来是中国社会需要正视、重视的问题。国内知名三农问题专家贺雪峰及其主持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长期关注中国农村的变化,置身中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巨变,“最后一公里”是贺雪峰治学理念与方法的体现,也是他研究的重要乡村治理现象。十几年来,从理论研究到田野调查,他同中心的师生们发现问题、总结观点,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这部精炼着社会学思想与凝聚了大量实证个案的著作中。书中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出现的现象和问题,通过对村民个体、家庭及乡村社会组织等多层面的调查,真实反映出当下中国乡村的生存状态,重新探讨和看待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随笔】

    这是苏枕书写给好友“嘉庐君”的书信集。苏枕书客居京都多年,对这座满载日本文化源码的古城有着细致入微的体察。书信的内容多是作者的日常琐事,一日读了什么书、去了何处、所见何人何物,皆落于笔下。作者的写法看似“闲庭信步”,实则经过了用心的取舍。梅酒、桂花、栗子、金平糖、抹茶、柿子、樱花、旧书……这些文化符号组合在一起,把立体的京都风物传达给读信者。作者的文字从容典雅,书的装帧亦精致雅洁,捧读之际,心不由得静了下来。作者对时令与天气的变化格外敏感,字里行间能清晰地感受到“四时行,百物生”。“山前风景,由三月末的樱花,到四月初的新绿,层层叠叠,更换几重,如今则是一日绿似一日。山鸟朝夕啼啭,清越动人。”千年古都,见字如面。
    【中篇小说集】

    和那些早早成名的作家相比,双雪涛的写作之路开始得有些晚,却相当顺遂。几部作品,一些奖项,天赋、实力和机遇,让他很快跻身目前重要新锐作家之列。在他最新的这部小说集中,东北、破旧的街道、废弃的工厂、底层、困境……这些关键词依旧贯穿其间,那些他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形象和边缘人生,在他从容、沉郁的笔下复活,带些伤感和悲悯,更有一种文字背后的目光和温度。这些小说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质,但那些主人公所面对的现实艰难和内心困惑,是普遍存在的,也是超出文学范畴的。双雪涛的笔触成熟而冷静,是故事的亲历者,也是讲述者和旁观者,这种情感上与文笔上的克制,实在更能让那些人物的命运直抵读者心里,一击而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