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卢新华在他的《论三本书主义》一文中认为,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当合上《教育与美好生活》的那一刹那,我真的觉得一下子完成了“三本书”的阅读。
伯特兰·罗素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读者回到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去体验那个时代属于他自己的教育。他站在家长的角度,结合教育子女的亲身实践,对教育进行深刻反思;他站在教师的角度,践行自己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成败的认识更为透彻;他站在学生的角度,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来破旧立新,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他站在社会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提出“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承认它是令人满意的方法”,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提出了非常犀利的批评。罗素正是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等角度,对既存教育制度和陈旧观念提出客观且不失公允的批判,同时也颇具建设性意义地提供了改革方案。
罗素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发展趋势:一是教育制度民主化,二是教育内容实用化,三是教育方法自由化,四是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一条提纲挈领式的原则,因为他呼吁教育改革,就是希望给每一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最佳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实用是教育工具性的体现,“学以致用”在罗素的教育理念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学得精确的知识,罗素一方面从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而深入的讨论,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学生需要忍受枯燥并养成理智上的冒险意识。
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是罗素推崇自由原则的充分体现。自律绝不是通过恐吓、体罚等形式养成的,而是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去真正把握孩子的心灵特性。主动学习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这需要儿童早期确立良好的习惯,并且依靠经验丰富的教师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开启儿童的学习开关。之所以要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是因为父母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孩子人生的头五年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真诚地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因而父母的教育力量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若是父母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的人来尊重,那么这个小孩身上的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四种品性就会越靠近理想状态。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应使心灵充满有直接实际用途的知识,还是应设法将对自身完善有所裨益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的学生?”为此,罗素明确提出了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特定目的的写作,读者从罗素的教育思考中获得的是一种理智的、符合逻辑的、客观公正的思想光辉。他反对把国家的强大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把学生当作实现其目的的工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就是放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毕竟,接受理想的教育,才能获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