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7月05日 星期三

    科学与艺术交叉融合,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朱丽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7月05日   08 版)
    《中国古代彩绘的分析识别》,和玲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定价138元

    《硅基软纳米杂化材料与硅酸盐质遗迹保护》,和玲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定价180元

        如果将劣化的文化遗产比作病人,那么从事文物保护研究者则可比作医生。“诊断”“治疗”“给药”是文化遗产“医生”的重要工作。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这笔精神财富,这需要大家共同付诸努力,解决劣化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现存着大量的文化遗产,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将我国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取得的丰厚成果呈现出来,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有所助力,是我们出版人一直思考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我们策划出版了两本专著——《中国古代彩绘的分析识别》与《硅基软纳米杂化材料与硅酸盐质遗迹保护》,分别从中国古代彩绘的现代分析方法、鉴定与识别和可用于文物表面保护的具有低表面性能、优异的耐候性等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角度进行了详细论述。两本书的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和玲教授,她及其课题组在该领域潜心研究十数载,此次将所有研究成果和经验心得全部写入书中,两部专著皆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彩绘(polychromy)是绘在不同基体上色彩斑斓的画面。随着宗教事业的发展,各种代表宗教含义的图案被生动地绘制于建筑物和墙面上。之后,又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基体上,也赋予彩绘多种不同的风格和明显的地域特征。彩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建筑彩绘、石窟彩绘、墓道彩绘、陶质彩绘等,大多分布在宫殿、住宅、庙宇、祠堂、石窟寺及墓道内。彩绘的题材也非常广泛,从山川风物、神话传说、人物肖像、历史故事到宗教经义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已经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绘画史的实物例证。

        彩绘画面由颜料(pigment)与黏合剂(bindingmedium)构成。颜料多是一些无机矿物物质(如朱砂、赭石、铅丹、石绿、石青、青金石等)和天然有机染料(如靛蓝、茜草、紫草、红花、黄栀子、紫苏等),粘合剂通常是能够成膜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干性油类、动物胶类、蛋白质类、蜡类、天然树脂类等)。粘合剂不仅是颜料颗粒间相互结合的介质,还是彩绘层附于基体表面的载体。随着环境的影响,粘合剂出现老化病变,失去粘接功能,导致大量珍贵的古代彩绘日益劣化甚至面临毁灭,亟待识别彩绘组成材料与制作工艺,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基础。其中的最大挑战是,在可采取彩绘样品量受到严格限制或者无法采样的情况下,如何找到令人满意的分析方法。

        现代分析化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为原位与无损分析识别结构复杂的古代彩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国古代彩绘的分析识别》以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和古代彩绘分析为全书的主要写作主线,充分体现了无损、原位或微损分析技术的优势,同时建立准确可行的古代彩绘分析方法供读者参考。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彩绘颜料与彩绘层结构分析”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彩绘制作工艺与材料、彩绘颜料无损与原位分析、彩绘有机染料及分析方法、光谱法分析彩绘层结构、化学计量学与彩绘颜料真伪识别;第二篇“彩绘黏合剂及其分析识别”分别介绍了彩绘黏合剂与分析方法,以及大漆粘合剂、干性油黏合剂、动物胶类黏合剂、桃胶黏合剂等的分析识别;第三篇“典型古代彩绘颜料与结构分析”分别介绍了泥塑彩绘、石窟寺彩绘、木构建油饰彩绘的颜料与黏合剂分析。

        该书建立的分析方法为深入理解早期彩绘的制作技术与工艺、原材料来源、艺术历史、文化交流、艺术品的真伪判断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为公安系统、司法部门、海关机构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分析化学方法的拓展提供基础研究。

        因为化学研究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严谨科学,特别在保护材料的研发工作方面更有显著体现。在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被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如何利用现代化学技术研发和应用先进的保护材料。

        在不改变文化遗产本身原始形态及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合理的保护,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设计新型高效保护材料,研究材料与文化遗产及环境的作用机理,保护材料抵御环境作用机制及服役行为、保护材料与保护对象的匹配,是成功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也是保护学家关注的核心。

        受软物质和纳米材料特殊理化性质的启发,新型软纳米材料将会成为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硅基软纳米杂化材料与硅酸盐质遗迹保护》全书29章,共分为五篇。以软纳米材料与文化遗产保护开篇,以四类硅基软纳米材料为主线,分别介绍纳米SiO2基嵌段共聚物组装与性能、线型PDMS基嵌段共聚物组装与性能、笼型POSS基嵌段共聚物组装与性能、硅基聚合物乳液与硅基改性传统材料。重点介绍了这些新型软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方法、组装性能调控与应用等。最后,介绍了硅基软纳米材料耐老化性能评价与保护硅酸盐质文化遗迹实践。

        这本书通过设计与制备可控结构的新型材料,以及通过自组装调控新型硅基软纳米材料的性能,突出了这些材料的低表面性能、优异的耐候性与耐热性、突出的抗污性能等优势。对于软物质、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等提供基础。《硅基软纳米杂化材料与硅酸盐质遗迹保护》全书63万字,纸面精装。书里配备电子彩图,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精读彩图。

        从初稿写成再到付梓出版,两部专著经历了3年编辑的艰辛打磨,终得面市。正如和玲教授所言“山河万里望西都,三更灯火五更思,文物保护路漫漫,吾辈不敢忘担当”。愿这两本专著能承载科技工作者们的希冀,为中国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尽微薄之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