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方大曾战事报道1——到红格尔图去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21日   12 版)
    修筑工事

        从集宁到红格尔图去,要经过五个主要的村庄,这五个村庄的名字及其与集宁的距离如下:第一,黄家村三十里。第二,大六号六十里。第三,贲红八十里。第四,高家地一百二十里。第五,十二苏木一百六十五里,从十二苏木再走十五里,即是目的地了。

        我们从集宁起程时,已是黄昏时分,走到东门外八里路的霸王桥,天即漆黑。在路途上,遇到第四师与三十五军换防的夜行队伍,令人感触着一种战场上的伟大景象。

        到黄家村时,车停十几分钟,大家下车活动一下冻僵了的腿脚,然后续行。汽车在高低的山原上,在旷野的黑暗中,共走了二小时,始到大六号,骑兵一师的参谋处设在这里,记者即以此地作为赴红格尔图的第一站驻地。

        晚间,和王参谋长及各位参谋畅谈,他们兴高采烈的叙述十一月十五至十八日的红格尔图之役,又拿了许多胜利品来出示记者,其中有一件最使记者感觉兴趣的,是那幅大张的“北支那”地图,这张日文的华北地图,还是最近才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出版的,其详细为我们本国出版的任何地图所不及,记者见此如同珍宝,把它详细的看,简略的抄下。据段参谋说:这地图是在匪首王英的司令部中获得的。

        当我军把围攻红镇的伪匪打退之后,又继续追至十五里路以外的大拉村地方,那儿是王英所在的伪司令部,我军追剿至此,正值深夜,王匪和伪军官长们有的连裤子都没有来得及穿,在仓促中乘汽车逃走,这是当地老百姓所亲睹的情形。这次王匪倾巢来犯,以七千人之众,详密的动员来围攻我只有二百名守军的红格尔图,他计划着三小时内可以打下,当然并没有想到会遭遇这样的惨败,所以闹了裸体而逃的大笑话,也是古今战场上的一段趣闻。

        在这次战役中,以物质来说,我军也得到不少的贵重收获,如无线电两架,文件,军火等,不只是敌方的损失,而且还都是对我们有实用的东西。所以王参谋说:“我们欢迎他们再来一次,好给我们一点补充。”

        次日,参谋处奉命开驻大六号以北二十里路的贲红,这样,记者又得有机会乘运输车前进一站了,至于骑一师走后的大六号地带,则由新来的第四师驻防。

        当我们全部开到贲红时,才上午十一时,记者因赴前线之心甚切,所以正当他忙于布置新驻地时,乃告辞,自己单独徒步北行,因为从此到北面的高家地只有四十里路,今天不防多赶一程,晚间即宿该地。

        沿途经过一个小村庄,有四零一团的步兵驻守着,弟兄们正在附近作工事。记者趋前说明来意,并给他们摄影,大家都欢喜极了。

        塞北荒原上的路程,比起内地来总要较长一些,这四十里的路程,直走了五个多钟头才到。又因为逆着强烈的北风,所以更感觉特别的吃力,当黄昏时候到达高家地已是疲倦极了。

        高家地距红格尔图六十里,商都则在高家地与红格尔图之东,距离两处也都是六十里,所以这三个地方恰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因之高家地与红格尔图在绥东前线上,都处在同一重要的地位。这两个军事重地,合共只有四百多名骑兵驻守着,属骑一师的第二团,团长为张培勋。

        张培勋先生,在高家地住,团副为张著先生,在红格尔图住。此次红镇战役时,他们原是骑六团的,现在已改编为骑二团了,曾以四百人击败敌匪七千人的进攻与十余架飞机大炮的轰炸者,就是这一团人。(原载《世界知识》1937年第8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