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意义在于以一种惊艳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关于留守儿童的写作,这些年来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儿童文学界经常谈论的话题。但是面向这样一个群体的写作,非常好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多。可能一方面源于儿童文学作家对这个群体的生活相对比较陌生,还有一个原因,和这些年的儿童文学写作形成的惯性有关。儿童文学十几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感觉上好像比较特殊的现象,对城市儿童关注比较多,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塑造得比较多,对农村留守儿童描写得不多。不正面塑造正面形象,与理想主义的内心坚守的缺失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孟宪明的写作,实际上是坚持了理想主义写作的理念。
同时我认为,这个作品中好的地方还在于,没有过分渲染留守儿童的苦难,比如他们生活得多么悲惨,而这样一种写作可能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在艰苦的环境里,依然有花朵在盛开,从这样的意义而言,孟宪明的写作是非常可贵的。这个作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描写了这一群孩子的精神成长,要看到孩子内心的成长,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够把孩子内心的成长揭示出来,这个作品的内涵就会大打折扣。孟宪明是有一种自觉的写作意识的,他要把孩子内心精神成长的复杂性,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包括他自己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全部表达出来。
这个作品还写了一个特殊的被遗弃的孩子,是盲人,她也不是大强的妹妹,大强的妹妹早已经死了,是他捡回来的一个妹妹。但是宪明依然写了这个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生体验。文学的意义在于以一种惊艳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经验,对于读者而言,这就是文学非常难得的地方。
孟宪明的这部作品不是很复杂,但架构出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所有小说都是叙事的艺术,作家的思考一定要在叙事的框架内完成,比如,对于生活现实的表现,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所以,好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孟宪明结构故事的能力很强,而且作品充盈着特别有意义的细节,通过细节把故事填充得饱满,既生动也有趣,对儿童文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孟宪明多年来一直对民俗文化进行过深入研究,民俗其实是有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的,这本书写了大量的农村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些民谣,这些民谣都是农村童年的记忆,就像花儿一样,是我们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根和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花儿与歌声》这部作品对于民俗文化根脉的传承,也提供了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