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蜀道难》中的音乐美与绘画美

    陈林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14日   15 版)

        《蜀道难》为李白成名作。晚唐孟棨《本事诗》云:“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蜀道难》同题七首:梁简文帝二首均为五言古绝;梁刘孝威二首,一为五言八句,一为七言六句;陈阴铿一首五言八句;唐张文琮一首五律;李白一首杂言。前六首皆用五言或七言描写蜀道行路之难,惟李白《蜀道难》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前人惯例,“乃讽时事,虽用古题,体格变化,若疾雷破山,颠风簸海,非神於诗者不能道也。”(明谢榛《四溟诗话》)他泼墨成兵,兵行险招,挥毫如剑,剑走偏锋,以长短错落整散结合的杂言体歌行将《蜀道难》发挥得淋漓尽致。

        全诗按蜀道开辟之难、行路之难和治理之难逐层叙写,从描写蜀道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进而描绘社会环境,节节推进,给诗中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开篇望山惊叹,发语惊人:“噫吁嚱”三个叹词,声韵交替延叠,“危乎高哉”反复感叹蜀山高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无限夸张蜀道之难;中间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感叹蜀道行路之难;结尾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感叹蜀川治理之难。三次感叹全用散句,如长河奔泻酣畅淋漓,在反复咏叹中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优美旋律。

        诗句长短错落整散结合。全诗以七言为主(21句),又夹杂三言(2句)、四言(10句)、五言(11句)、八言(1句)、九言(3句)、十一言(1句)。七言整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细描险峻蜀山;五言整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状写蜀川之乱。散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九言与七言接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七言与八言摩肩;“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三言与七言对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五言与十一言钩连。长句文字从容,语繁意重;短句言辞急促,字简情深。整句字齐句整,入耳上口;散句语舒调缓,抑扬顿挫。灵动多变的诗句相伴跌宕起伏的情感,形成摇曳多姿的奇特音乐节奏。读之文情迸发,宛如天籁。

        诗句音韵和谐气韵流畅。从第一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到“使人听此雕朱颜”,一气用了十八个语音雄浑的前鼻韵韵脚——an(7韵)、ian(7韵)、uan(3韵)、üan(1韵),全是铿锵有力的韵母,读之如九天银河,滔滔无涯泻万里;听之似千年黄钟,朗朗有声震八方,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奏响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主旋律,把蜀道开辟之难和行路之难渲染到极致。

        诗句换韵频繁韵律跌宕。诗以平声韵为主(25韵),又间入了少量仄声韵(2韵),并多次换韵(既有连韵,也有隔韵),平仄错落,音韵流转,舒卷自如。频繁的换韵与雄奇的意象、跌宕的情感相融合,于赞美江山多娇的豪迈奔放主旋律中融入了对“蜀道”现实感慨的浅唱低吟,从而形成余音绕梁般的旷世奇响,以其独特诗美树立起一座浪漫主义绝世艺术奇峰。诚如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言:“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史载李白并未行过蜀道,他早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和晚年获罪流放夜郎,走的都是水路。《蜀道难》是他在蜀中所见风物基础上巧思妙构而成。他融诗情为画意,以诗笔作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的蜀川山水画卷。

        雄关漫道,壮丽蜀山,随文尽展,“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清贺裳《载酒园诗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赞曰:“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陈寿《三国志·蜀书》)险峻的地形,独特的地貌,把蜀中同外界分隔开来,使之形成自成一体的区域经济和相对独立的政治氛围,成为枭雄豪杰守成乱世或割据太平的绝好去处。“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既治蜀后治。”(清欧阳直《蜀警录》)无论高祖刘帮还是蜀帝刘备,无论大西张献忠还是民国蒋介石,都曾把蜀中当作一个躲避战乱的避风港和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的息养基地。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仓惶出逃蜀中。“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请以贵妃塞天下怨。”(唐陈鸿《长恨歌传》)可怜曾经“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娘娘杨玉环,只落得“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的悲惨结局。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于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即位于灵武城南楼……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赦天下,改元。”(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幻想以牺牲爱情换取军队支持,入蜀苟安的唐玄宗,不仅没能借此挽回落花流水的颓势,反倒被肃宗乘机夺得朝廷大权,在万般无奈之下做起了太上皇。

        安史之乱成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末,王建、孟知祥先后在蜀中建立前蜀和后蜀,与中原五代政权对峙数十年,至北宋方才一统,这足以见出李白的政治敏感和先见之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白《蜀道难》以其具有现实预见性的暗示和历史前瞻性的歌吟,卓有远见地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大唐盛世唱响了一曲传唱千古的悲壮挽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