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规矩草》:每个故事都关乎你我

    薛小凤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12日   11 版)
    《规矩草》,张天行著,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30.00元

        《规矩草》由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长得整整齐齐的小草,联想到当下固化的应试教育体制对年轻一代创造力的束缚,呼吁自由、活泼的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完善。

        不知从何时开始,竟偏爱起学者散文来。学者散文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学术修养,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创作之中,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心。张天行先生的《规矩草》就是一本典型的学者散文集,它比一般的散文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没有学术文章的严肃和呆板,文章活泼且有趣味。在2017的春天,这是一本可以让人安身定心的真诚之作。

        作者从十多年的旧作中甄选了80多篇随笔,编成了这本书。行文正如张天行先生自己所说“多是朴实之言”,以悯人却不悲天的情怀,丰富的人生经历及多年的读书体悟,倾其温润的笔触,把哲理掰开揉碎掺在小故事里,也从周身小事悟出大道理,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伴之以人文关怀和思考,力图唤起我们心底奋进的动力。作者兼有哲学学者的身份,既可以把哲学的道理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善于用思辨的精神对文字内容进行深化,使文章具有哲学的深刻性,又具有文学的灵动性。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使我们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又得到一种自我反思的觉醒。

        全书内容非常丰富,《学术评价不能沦为拿尺量》《知“止”即明智》《几人同拉一把小提琴?》等文直面现实,对当今一些文化乱象提出批评,并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规矩草》由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长得整整齐齐的小草,联想到当下固化的应试教育体制对年轻一代创造力的束缚,呼吁自由、活泼的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完善,这篇文章2014年被列入吉林市高一语文试卷阅读材料。我想,作为学生看到对他们学习环境如此关切的文章,在引起共鸣之外还会备感欣慰吧!《难以逃避的选择》以一则诙谐幽默又出人意料的故事,感叹人生选择虽艰难但不可逃避,呼唤人们遵循良知,独立思考和判断,走一条沐浴人性的光辉之路。《追忆周礼全先生》《惦念一张画》在缅怀哲学前辈的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那样一种为人为学的神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这本书的很多散文显现出作者对哲学、史学不一般的见识。“人对时间的感觉有时确是相对的。很多时候,一想到百年千年前,不禁感叹:那么长的时间过去了,看古今人类生活的外在物质方面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但转念又想,人内心精神的变化远没有物质生活的改变那么简单容易,仍然是参差不齐,美丑善恶杂陈,时间的流失又仿佛与我们关系不大似得。”寥寥数笔,打通了人们精神修养问题的古今界限,以一种哲思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精神变化的曲折艰难,令人联想到鲁迅深邃的目光。“历史、社会往往有其难解之处。但正因为如此,人们总要去探索,不断揭示真实的历史,重新确立社会的理想和为人的原则。”历史、社会的多元复杂,可能因为第一手材料的缺失,或者意识形态化的缘故,而被编排、表达为单一化、统一化的面孔,使我们对真实历史的了解有了偏差甚至是错误。作者呼吁人们进行历史探索研究,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可见其在研究和写作方面真诚和实事求是的个性。作者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秀才”,他热情关心转型中的社会,其文多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学人蓬勃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读书人,遣词造句的艰难我是深知的,有时候往往会因一个词一句话的表达要反复思酌数天,一篇文章的成形可能是作者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锤炼的成果,卢延让的那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不知道出了多少学人写文的情景。记得张天行先生曾同我谈及作文时说,写作不能只靠一时的激情进行创作,重要的是要对观点进行深化和升华;文章要尽力完善,要做到10年、20年后,还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作文之艰辛,并没有使天行先生降低对文章质量的要求,读罢此书,不难发现作者就像《种树人》中的老卫一样十几年如一日的耕耘、坚守着,其文没有向圆滑世故的扁平方向发展,除却一如既往的质朴赤诚之外,日渐丰富的人生经历更激发了他文章的生命力。作者对事物观察之细微,对世事百态之洞见,精神视野之广阔,让人心生敬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