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最忆是江南

    ——品《江南环境史研究》

    杨静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3月29日   17 版)
    《江南环境史研究》,王建革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139.00元

        《江南环境史研究》入选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一部典型的生态环境变迁史著作,旨在探讨中国古代江南从自然到人文的生态文明演进过程。该书基于江南历史地理和江南农业史研究方面的新发展,以“江南环境史”为题,以水为主线,将人与河流、旱涝、农业、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详尽展示江南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以期为现实的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全书分设四编,以“人水关系”为着眼点,紧紧围绕水、植物、人三大要素,着重从三要素所形成的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考察水系、湖田的水环境变迁导致的生境变化。首先,分析了吴江与吴淞江区域的陆淤过程、河道变迁和水旱变化。这一部分以水环境及气候变化为主题,包括水系、湖泊、河道以及自然的降水与天气冷暖的变迁。其次,阐释了嘉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形成过程和桑基农业的历史发展。这一部分详细分析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自然环境——桑基农业和水生植物,除了分析嘉湖地区的水文生态与桑基农业生态外,还对嘉湖地区桑基农业生态的形成及由此形成的小生境进行了研究分析。再次,分析了水生植物的环境变迁及其对景观的影响。这一部分依次分析了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园林和庭院景观中的审美体现。不但详细描述了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下的变化,也讲述了文人对水生植物的审美反应。最后,分析了士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相关生态文化的发展。这一部分是对人对环境的感知进行研究,涉及人文与艺术,通过士人集团对自然美的欣赏过程,论述了环境审美过程中的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环境史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史学。《江南环境史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史料有:地方志、地方水利文书、地方县志、农书、生态学专著、古代历史地理文献、诗集、画集、现代研究著作,等等。在一些领域内,涉及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学、农学、生态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也涉及美学、文学、山水画和园艺学等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既有传统的考证,也有前沿性的环境史和艺术史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书中大量运用了传统的图像材料,从环境史的视野,利用生态学的系统整合与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的历史过程描述;同时利用多因素相关法探讨传统诗画被环境变迁影响的过程。

        全书系统地讲述了一个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生态文明过程,将环境史、农业史、历史地理的问题延推至生态文明史的研究。从生态环境的研究要素看,书中首次较系统的提出了江南水乡生态环境的几个重要要素,即水文、桑基、水生植物,同时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立体诠释。就研究内容和学科的交叉性而言,全书将自然、社会与人文、艺术相结合,拓展了环境史研究空间。

        从研究区域选择来看,江南,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面临水质恶化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大规模蓝藻爆发;城市化速度过快,土地资源紧缺,导致湿地遭大规模围垦;空气污染严重,热岛、浊岛现象明显;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食品安全令人担忧,等等。江南区域承载了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信息,因此选择这一典型区域,并且对其进行长时段的生态文明阐释,学术和现实意义都很突出。

        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环境史学被介绍到中国,中国环境史研究开始兴起。国外环境史学与欧美的生态学、人类学、地理学和考古学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如今着重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等开始学科建构。中国的环境史学可追溯于历代正史、地方史志及其他著述中大量关于地理、方物、风土、气候和特异自然现象的记录,包含着诸多历史生态信息和思想元素,我们的环境史学有着丰厚的本土特色。《江南环境史研究》基于中国环境史的传统特色,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江南自然水利生态方面的研究,强化河道、环境变迁和社会变迁的结合;其次,中国江南地区传统的桑基农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是一项影响深远的自然文化遗产,书中对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水土环境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再次,将生态环境研究引入到江南的山水画和山水诗领域;再次,传统的环境变迁多利用史学的材料证自然史,本书强调用史学材料研究自然、人文与艺术的变迁;最后,水生植物研究,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和中国传统的诗画审美。

        近年来,生态环境史研究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如何使环境史理论研究与现实相结合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江南环境史研究》一书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首先,引领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江南水乡是其环境保护核心地带,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审美意识逐步提高,区域居民对水污染环境整治、生态田园保护与恢复有迫切需求,几千年的人与环境互动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次,为江南水乡环境保护提供标杆和示范。该书以江南典型区域为代表,较系统地阐述水文、桑基农业及水生植物演变下的江南生态文明史,为极具传统特色的江南水乡水环境的保护以及以水生植物为措施的水污染治理、田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标杆和示范。再次,落实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切入点,结合区域特点,传承传统朴素文明,提倡居民参与,是生态文明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内心和谐”三大理念的具体落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