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1918-2012)在《欧体真功讲砚田》(周汝昌《少年书剑在津门》,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年)一文中,称赞当代著名欧体书法家田蕴章先生。文中称:“右军(王羲之)书法痕迹如今传世的不论是唐摹、石刻、法帖、集书……却是行草书了,正楷几乎成了凤毛麟角。据说,六朝时代梁武帝最爱右军书,把天下所有王书网罗罄尽,金玉装裱,分门别类,蔚为大观。可是,当陈破梁时,梁武帝一把大火把这些平生聚集的无价珍宝整个烧毁,悲叹道:‘文武之道,今夕尽矣!’从此,天下再不见右军真书的半点痕迹。”可惜这段话颇有谬误。
首先,这件焚书事件的历史背景,并非“陈破梁”,而是“西魏破梁”。第二,焚毁王右军真迹的人,并非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而是梁元帝萧绎(508-555,字世诚,梁武帝第七子)。据唐代学者张彦远(815?-875?)在《法书要录》卷4《唐张怀瓘二王等书录》中记载:“梁武帝尤好图书,搜访天下,大有所获,以旧装坚强,字有损坏,天监中,敕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析而装之,更加题检,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侯景篡逆,藏在书府,平侯景后,王僧辩搜括,并送江陵。承圣末,魏师袭荆州,城陷,元帝将降,其夜,乃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大小二王遗迹,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吴越宝剑,并将斫柱,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文武之道,今夜穷乎!’历代秘宝,并为煨烬矣。”另据《资治通鉴》卷165记载,江陵城破后,有人问梁元帝:“何意焚书?”元帝答道:“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据《隋书》卷49《牛弘传》记载,隋代学者牛弘(645-610)曾将隋朝之前的图书被毁事件归纳为图书“五厄”。第一厄是秦始皇焚书,“先王典籍,扫地皆尽”。第二厄是西汉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第三厄是东汉末年,“西京大乱,(图书)一时燔荡”。第四厄是永嘉之乱,“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第五厄便是梁元帝江陵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