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当代批评家是如何成长的?丁帆等专家现身说法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2月1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当代批评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将如何将接力棒传给年轻的批评家?在江苏青年批评家研讨会之后,读书报记者采访了国内部分知名批评家,从如何走上批评之路,到为青年批评家开具体书单,围绕如何提升文艺批评的战斗力和说明力,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等问题,丁帆、吴俊、王尧、何平等专家畅所欲言。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丁帆,从事批评受马克思和别林斯基的批判精神影响甚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桂林受到的影响主要还是勃兰兑斯的心灵史批评。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批评家吴俊、王尧、何平、王晖、丁晓原等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走上批评之路则受导师钱谷融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钱先生的《雷雨人物谈》和《论“文学是人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深入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内在逻辑的世界,探寻、阐释文学的魅力,弘扬文学的人道关怀及其精神力量,同时须警惕庸俗功利主义对于文学的侵害,这些都对我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我在读大学时,陈白尘、高晓声、陆文夫、张弦等作家到学校讲座,对我很有影响。在陆文夫老师的晚年,我常有和他聊天的机会,获益很多。我自己也主持过‘小说奖讲坛’,做了不少作家的访谈。坦率说,我在‘文学现场’中学到很多东西。”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说。他表示,他们那一代人是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文学批评、文学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文学批评既是专业,也是信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仍然处于社会文化的中心位置,讨论文学的问题常常与历史、现实的问题相关,这是80年代的文学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相互影响带来的特点。他们受到了文学的训练,但同时也在重新理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现实、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他们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更新关于文学的知识,逐步形成自己对文学的基本认识、构筑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寻找具有个人特色的批评方法和修辞风格。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表示,学院训练带给自己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转换和生产,而是像导师朱晓进所强调的历史(文学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为了训练他的历史意识,导师让他暂时停止已经顺手的感性文学批评方式,专注文学史研究六年之久,然后重返文学批评现场。“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探测到现代文学批评史和思想史之间相互生发的关系,进而认同丁帆教授的文学批评谨守良知对世界直接发言,注重文学和社会的复杂关联。因而,对我而言,文学批评是我个人日常审美生活、职业研究和表达思想的合体。”何平说。

     

        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丁晓原谈到,他的文学批评走向与自己的博士导师范培松不无关系,也与自己的“跨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经常参加各级作协的活动,参加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组织的研讨会,与作家的接触比较多,能及时地了解掌握作家创作的最新成果,这使他的批评比较接地气,既少学院的“学究悬空”,而又有作协派鲜活切实的特点。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从事文学批评已经32年,最早发表的批评文字基本与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有关,一是因为那时这一文体的正值鼎盛,二是因为他任教的学校,聘任徐迟担任《外国文学研究》的主编,他与徐迟先生多有接触,自然也受到其创作的影响。

     

        立学以读书为本。那么批评家们的成长与哪些好书有关?丁帆的书单是:以赛亚·伯林的《苏联的心灵》《西方言论关键词》《剑桥文学史》《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及《20世纪外国文学史》;谭桂林开具的书单是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马克思的《一八四四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黑格尔的《美学》。

     

        吴俊的批评理论入门指导,一是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伍蠡甫主编的《西方文论选》等,二是中国旧籍中的《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他认为,好书不胜枚举,唯看书须静心安神,含玩流连,能成系统最好,好书读了总是有益。但对批评家来说,读书是为了批评实践去写作的。否则易成眼高手低。

     

        丁晓原列出的书单是:李泽厚的《中国思想史》(上中下)、梅维恒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赵家璧等人著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艾德勒、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和韦克勒、沃伦的《文学理论》。王晖推荐青年批评家们多了解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蒂博代的《六说文学批评》、刘勰的《文心雕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黑格尔的《美学》以及乔治·布莱的《批评意识》等。

     

        何平认为,在文学批评领域内,除了西方严整体系化的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要充分关注中国古典诗话和小说评点等中国批评资源。王尧表示,自己不太习惯给别人推荐书目,但他建议从事文学批评的人需要系统地阅读《周扬文集》,这对我们理解新文学史、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解当代文学批评史均有帮助,而且能够从中发现,作为一个批评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