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最简单也最难的一种能力。有的人说话,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像阳光雨露驱散人们心中的纠结和犹疑。有的人说话,絮絮叨叨、滔滔不绝,却总是让人觉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甚至在伤口上撒盐,让听者痛恨,让闻者无语。话说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素养、能力和情怀。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把话说好,不仅关系公众形象和领导水平,更直接体现领导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作为抓好各项事业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尤其要练就“会说话”的硬本领,说出群众欢迎的“好声音”。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一书,既关注领导干部与群众说话时需要关注的原则和技巧,更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口能言之”,靠的是不懈地钻研和追求,靠的是以百姓之心为心,靠的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热爱与投入,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借鉴学习。
《周易·系辞》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做好和群众说话交流工作,首先要掌握说话的“道”,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端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常向群众学习,要把和群众说话作为联系群众、增强本领的必修课。群众的话,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以小见大,不仅充满智慧和哲理,而且富有感情色彩,传递着重要的民情信号;一句民谣、一个段子,往往折射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群众的喜怒哀乐。领导干部要善于倾听、学会使用群众语言,说群众的话。
在《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的前三章,从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学会跟群众说话的必要性、善于跟群众说话对工作的增益,深入分析了领导干部不会跟群众说话的根本原因。用正反两方面大量案例简单直白说明了领导干部把话讲好的“道”——懂群众的心,学群众说话,是鲜活、准确阐释政策善意的力量源泉。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放在心上,才能毫无隔阂地从人民群众丰富的语言宝库中汲取讲话的智慧,才能讲出群众喜欢听,对群众有用的话。
跟群众说话,除了要掌握说话的“道”,也离不开把话说好的“术”。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做到“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缺憾。在《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的后四章中,着重介绍了领导干部与群众说话时可以遵循的基本和共性的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说话方式,或高高在上有距离感,或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或“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等等不能把话说好的问题和现象,该书不仅提出改进与群众说话方式的共性建议,而且对在调研、走访、即兴讲话、突发事件、电视讲话、新媒体等特点场景如何与受众沟通,达到最好沟通效果,提出很多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习近平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中强调:“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这深刻地反映出当前我国一些领导干部不会和群众讲话的本质原因,也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与群众说话交流能力提出了殷切希望。在十三五规划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我们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更复杂的形式,网络等新媒体对话方式更加多元,领导干部与群众交流的形式和频次也在加速演进。在这种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以百姓心为心,秉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和情怀,也要积极从群众语言中学习,掌握更多提升与群众有效沟通的应对技巧,把话说好,把事办成。
《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夏树、崔丽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