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李明博士新著《美国突发事件与制度创新》,我掩卷沉思,脑海不断浮现著作揭示的美国众多突发事件。不禁深深慨叹历史波云诡谲,许多看似平常突发事件竟然对世界宏大历史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1919年巴黎和会时威尔逊和幕僚们的“流行感冒”,竟然与国家治理制度变迁有着如此紧密联系;又如,美国海上搜救制度形成和海岸警卫队搜救职能完善,与1836年布里斯托号、1837年墨西哥号相继沉船事件不可分割。但是,治理制度一旦形成,日久天长、时过境迁,人们往往在潜意识中将这些制度认定为自古而然、习以为常,正是《周易·系辞上传》中所说的常见现象——“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血泪换得的教训常常容易忽视,甚至漫不经心,以致教训一再发生而导致更多的“血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这部著作,深刻运用制度主义理论框架,在对美国历史上突发事件深入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基础上,将国家治理制度建设放到历史发展的原点上分析,追根溯源使读者了解了制度背后各种突发事件的深刻影响。于是人们知道,原来美国100多年前的食品药品监管乱象纷呈,远没有像今天如此完善;真正的改变契机原来是美国版“三鹿奶粉事件”——“纽约泔水奶事件”引致大量儿童死亡,从而导致美国建立了至今最为完善而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人们在美国常见到建筑物大门都朝外开,且齐腰处都有一道横梁,出门不用动手开门闩,一挤就能向外打开,原来这一做法源于1903年芝加哥易洛魁剧院大火事件——当时剧院大门朝里开,失火时观众纷纷外涌,在门廊处挤成一堆无法开门逃生,导致近300多人死亡。此后,美国各地修改了建筑规则,做了上述统一要求,减少了类似惨剧的发生。
更可喜的是本书条分缕析,深刻揭示了突发事件与美国国家治理制度变迁的深刻联系。作为持续一个多世纪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保持创新活力和持续繁荣的治理制度变迁历史,对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当代中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全书按美国历史线索展开,包括建国初期、西进时期、镀金时代、进步时代、变革时期直至新时代等各个时期,其突发事件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二战以后至上世纪70年代的变革时期,人权、空气污染、能源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集中爆发。这些突发事件极大推动了美国平权、环保、能源消费等重大国家治理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所处时代,理性分析对策、借鉴相关经验,避免重大失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一书中所深刻指出的:“我之所以考察美国,并不单纯出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尽管好奇心有时也很重要。我的希望,是从美国找到可资我们借鉴的教训。”
李明博士撰写此著作的求实精神和治学方法,尤其值得称道。我了解到,他于2015-2016年初在美访学一年期间,辛勤奔波3万英里,对美国历史上的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事件发生地点、纪念馆、当地博物馆,遍访当地官员、专家学者,考察和研究突发事件与制度变迀的因果联系。去年初回国后,又对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加工整理,出版了这部很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借鉴意义的著作。作者既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深入实地考察,专注调研突发事件和制度变迁的关系。使我不禁想起托克维尔在美国各地行走考察9个月,从而写出了享誉世界的著作《论美国民主》。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本书也有一些缺憾。以一些章节所涉猎到的金融制度为例,我注意到书中叙述了美元、证券交易、联邦储备、经济干预等重大金融制度的形成,相应地与美国历史上纸钞骚乱、1792年危机、1907年危机、大萧条等突发事件有着密切联系。但是,作者并未系统、深刻揭示美国金融制度形成的历史细节和逻辑联系,这可能是书中所选各类事件失之于宽范之故。
我与作者是多年同事,又曾两度同行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因而对李明博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作者有着国内多家名校、多学科学习背景,又多年专注于突发事件研究,还与世界相关机构与学者有着广泛联系。同时,作者之前还从基层乡镇直到中央国家级机构多年参与住房、国有资产、农村税费、财政体制等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改革实践的历练,对制度变化高度敏感。因此,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部《美国突发事件与制度创新》,能够发掘“日用而不知”的大量制度背后的细节,必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美国突发事件与制度创新》,李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