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书名时就感觉应该是位日本朋友写的——《搞砸了的设计:随处可见的BADUI》的作者中村聪史是明治大学综合数理学院副教授。书中介绍说他平时爱好收集BADUI和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目前将兴趣运用到了上课、演讲、连载等方面。他在这本书里收录了大约200个BADUI案例,比如搞不清是推开还是拉开的大门、让人进错洗手间的男女标识、不得不一遍遍重新填写的表格、令人不知所措的自动售票机界面等等。
BADUI就是指那些不能帮助用户达到目的,有时甚至可能会阻碍目的达成的UI。在自序中作者解释为何他要收集BADUI,而非GOOD UI。因为GOODUI不会给人带来麻烦,几乎所有人都能顺利使用,那除非是对UI设计有浓厚兴趣或从业人士,否则很难发现也未必会留意这些UI到底好在哪里。相反,BADUI会给人带来不便,有问题往往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何况,现在很多书都是在教人如何做出成功的设计来,但对于何为好的设计则众说纷纭。如此,不如索性将目光集中在“搞砸的设计”上,看看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
何谓UI呢?
译者邬佳笑谈道,他刚接触本书时理解UI就是人机交互的用户界面。这是IT行业的一个常用词,但本书作者却不是这么界定的,他是将所有帮助用户达到某个目的的媒介都称为UI,比如空调遥控板的按钮分布、公共洗手间里的水龙头方向、地铁里的换乘标识等等。
从广义上讲,要达到某个目的时,人与目的之间的媒介都可以称为UI(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User(用户)即使用者,Inter⁃face(界面)可以解释为边界、接触面,它指的是A和B(比如水和油)之间的连接部分,或者A、B之间交互的步骤和规则等。比如,“计算机”和“鼠标”,“计算机”和“键盘”之间的界面就是USB接口和USB线等。由此可得,当A是用户(人)、B是用户操作的对象时,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媒介就是所谓的UI。
举例来说,“人”和“计算机”之间的UI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以及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等;“人”和“自动售券机”之间的UI包括:硬币投入口、用于指定购买金额的按钮、显示器上显示的投币金额等信息;“人”和“电视”之间的UI包括:遥控器、遥控器上的各种按钮和文字说明等;“人”和“照明”之间的UI包括:控制照明的开关以及开关周围的提示信息等;“人”和“门”之间的UI包括:用于开门的门把手或者拉手等;“人”要进行“某种申请”时,介于其中的UI包括:申请书、用于填写的笔和接收申请书的窗口等。
除了这些看起来非常专业的UI设计之外,比如在学校、公司里可以看到的宣传海报,饭馆里的菜单设计,乃至每个人家里的家具安置、书房整理都离不开UI的思路。只要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需要制作某物,而某物是为了某人的某项行为提供帮助的,那这个人就具有了“UI设计经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UI设计者。
从这个思路出发,这本书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范围,如果可以借由本书的角度,多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观察外界与我们互动时使用到的诸如“使用习惯”、“一致性”、“制约性”这样的UI特点,甚至延伸到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使用包括微表情、肢体动作、惯用言语等的交流方式,那这本书的意义将会不止于BADU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