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艺术的事怎么说不清

    鹿耀世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31日   03 版)

        最近,世界知识画报(2016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文章:《艺术的事怎么说得清》,其文由于名画家周春芽拍价500万的油画“桃花”与某农妇作者售价200元的构图近似的“桃花”一相对照,引起网民的义愤:为什么名人作品获暴利,草民近似的作品只得微利?以此话题说起,又列举了毕加索、杜尚等多件名人名作,冷眼一看并不出众,为何价格惊人?最后结论正如标题所言:“艺术的事说不清”。

     

        我认为,艺术评论只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就能为读者明辨是非消解疑惑。但上文只列举了仿佛令人不解的现象及网络上不平的声音,并没有对收藏市场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轻率地得出了“说不清”的结论。我作为退休美编,出于几十年从业经历的感悟与对艺术市场的观察,认为艺术作品价值与价格之事是完全说得清的。

     

        艺术家出名获利,一靠水平二靠宣传。水平要多年积淀,宣传需逐步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凡是经过刻苦历练技艺高超又重视媒体宣传的人,自然会声名远播、画价攀高。不少社会公认的名家大家,都印证了这一普遍规律。以周春芽为例,早期广获好评的人物作品为他在画界逐渐赢得了声誉,所以出道并被市场认可远远先于农妇作者,画价居高十分正常。至于桃花作品系列艺术水准与多数人并不认可的造型怪诞毫无美感的绿狗系列画面构成,并不影响对他偏爱的藏家的追捧。这正如与他同代的画家罗中立,先有令人感动的杰作“父亲”,以后画的系列民俗风的人物画,虽色彩颇觉杂乱而堆砌,但依旧是拍场的热门。古往今来,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民众,都敬重崇尚名人,但是,名气再大的艺术家也难免有平平之作甚至粗劣之作,有些志存高远严守底线的艺术家,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即毁掉,比如李可染先生,就有“废画三千”之说。

     

        艺术家要达到市场认可,大约有三种途径:一是办展览,二是登广告,三是发评论。先说办展,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的画家石虎,有了知名度以后,连续在国际艺术博览会办展,不仅租用多个展位,而且聘用金发碧眼的外籍学生站台造势,推出了近似毕加索的系列抽象绘画,逐渐在市场造成影响,售价飙升。上海某公司看中了刘令华“贵妃醉酒”等较好的作品,多年来重点包装此人,连续三次在艺博会租用多个展位,而且只展不卖,吊足了中外藏家的胃口。最终,即使平俗之作也售价惊人。

     

        关于登广告,除了能为艺术家拓宽在市场发展之路使作品增值以外,也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即不少图例粗率苍白甚至丑陋,文章却极尽吹捧之能事,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经营广告版的媒体要学会分辨美丑,守住文化底线,不要为钱丧失道德。

     

        再说评论:艺术家举办展览或研讨会时,往往在赠送来宾书画集的同时,附上红包。上世纪90年代初,某研究院的笔杆子们就有了收费标准:约千字千元。虽价格不菲,但需求者众。在艺术市场的运作中,资本的力量与宣传的强势在名利场上可以达到无所不能。

     

        以毕加索为例,二十世纪初,在他以社会底层的洗衣妇、盲乞丐、妓女等为主要创作对象的“蓝色时期”以及后来着重面向流浪艺人、马戏演员的粉红色系列,都留下了不少意蕴深刻造型生动的好作品。后来,为了使作品超出感性认识的限度,达到感性与理性、形象与抽象的结合,毕加索开始注重物象的简练形式和立体结构的表现。名气达到了一定高度,作者画风求变,出现了一些造型怪诞、线条杂乱、抽而无象、欠缺美感的作品。毕加索晚年看到了评论界收藏界已将他视若神灵,曾说:“我吐口唾沫,他们也会收起来,镶上镜框,当做伟大的艺术拿去卖钱。”([美]阿莲娜著《毕加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