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呼唤文化“耐心资本”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24日   06 版)

        近日,《余罪》的热播,成功拉动了原著系列图书的销售量。据了解,2015年《余罪》实体小说刚上市时并未成气候,直到2016年网剧上线,才使此书销量突飞猛进。该剧播出后,拿下《余罪》版权的读客公司狂销100万册实体书,该书也飙升至百度搜索风云榜小说类总榜第六位。

        像《余罪》这样由网剧影响力带动原著图书销量的现象,近几年屡见不鲜。据亚马逊2015年年度图书销量报告显示,去年大火的电视剧《花千骨》带动原著销量增长了10倍,而增长最明显的,要数火遍海内外的《琅琊榜》,原著销量直接翻了33倍。

        影视剧热播带动相关图书热销,这种现象是喜是悲?作家严歌苓的话值得深思,“世界上的很多名著被改编成过电影,是使名著的价值一直保持下去的方式,用电影把观众变成更多的读者,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她也强调,“关键是,仅仅是因为有了电影,书才会卖得好,没有电影,好文学都活不了,还得找这么一个寄居体来活,这本身来讲,让我感到悲哀和愤怒。现在大家一听谁的小说被某某导演买去了,大家觉得那是一个值得看的小说,证明我们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谈到经典阅读时,曾经提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最大的制约因素,此前是政治,目前是资本。资本拥趸下的明星及其饰演的影视剧,造就了大量粉丝,而正是这些粉丝制造了如此的阅读及收视奇迹,这在陈平原看来,“是对‘经典’这个词的绝大讽刺”。

        我们愿意看到,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影视剧及其相关图书的消费趋于理性、良性的循环态势,有更多的经典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受到广泛欢迎,也因此而有更多经典作品伴随影视剧的热播“洛阳纸贵”。然而与此同

        时,我们不愿看到的是,读者的阅读走不出“盲目性”的羁绊,听凭自己成为“资本”摆布下的傀儡。“失却了自我”的阅读,无论对于读者自己还是文学、影视的健康发展,皆不失为一种遗憾。

        改善时下影视剧及其图书的消费生态,有必要瞄准“资本”做文章。不可否认,逐利的本性使得太多的文化资本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为了迎合受众,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上的收益,许多并不具备拍摄价值的影视剧被拍摄了出来,许多没有多大阅读价值的图书也从而得以顺利出版。文化资本过分的逐利,带来的是文化消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进而使得文化受众的消费水准跟着被愈益拉低。这种状况不改观,寄望改善影视剧及其图书的消费生态,委实困难。

        最近看到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提出“耐心资本”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指出,蚂蚁金服在践行社会责任时,秉持不急于求成、不过分关注眼前利益的原则,愿做有情有义的“耐心资本”。这说到底,就是要谨守职业操守,多做“铺路搭桥”的善事,将资本诉求与社会诉求很好结合起来,放远眼光求得长远发展。互联网公司能够这么做,相关文化企业为何就不能多投付一些“耐心资本”,以之作为“催化剂”促使影视剧及其图书的消费生态逐渐趋于改善?

        此前曾有媒体多次披露,我国影视剧每年的拍摄量与实际播出量相差悬殊,许多影视剧拍成之日便被束之高阁,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图书出版与之类似,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纸质图书因滞销而令出版社“很受伤”。一方面是资本催生下的诸如《余罪》《花千骨》《琅琊榜》之类的“营销喜剧”,另一方面,则是大量“资本悲剧”周而复始上演,此中缘由固然不一而足,可不管怎么说,以“耐心资本”不断“中和”当前文化资本中随处可见的急功近利,或可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寻求文化消费趋于理性、和谐的同时,也为文化资本走出“得不偿失”陷阱提供更多良好铺垫。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