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说不尽的“孙淮阳”

    ——我印象中的作家孙方友

    冯杰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24日   03 版)

        有缘,我和孙方友先生在河南省文学院同事。说是一个单位,作家多各自为战,耕砚犁纸,平时很少见面。他在学识创作和人生经历上都是我的老师。却一直谦称我“老弟”,我则恭称他“孙老师”。一天再见面,他说退休了。我听了感觉不习惯。作家实际上无退休的性质,文学能退休吗?唐诗能退休吗?曹雪芹退休吗?以后,大家还在多种笔会研讨会上碰面,交往,单位体检时看到路上一个背影是他,偶遇也要同行,一个桌子上我为他敬酒,听他来讲一桌子幽默的段子,能笑翻盘子。

        同样是作家,大家仿佛是在做豆腐,有机器的,有手工的。有做得白嫩的,有掉到灰里的。我更多时要加水,要稀释,孙方友他做的是豆腐皮,更筋道,厚实,文字不欺人。他写的全部是豫东故乡,是故土的翻版,充满故乡情结。2012年冬天,河南省作家冒着寒风来到豫东鹿邑酒厂采风。我俩同座,他说20多年前他写小说时,就开始写故乡的酒了,在举办的宋河小小说大赛中还当评委,以后写酒必写宋河,广告誉言我都忘了,只记得一段他说的幽默:由于宋河酒名声大了,到后来冒充宋河酒很多,影响了牌子,社会上有“不想活,喝宋河”一句民间版广告。他的幽默和智慧装满一车,让我难忘。他说过去这里村庄都弥漫着酒糟的气息。豫东人善饮,淮阳的麻雀也能喝二两。在酒厂,我们一同喝了那些如火一般冲人的陈年酒头。弥漫四野。外面是未化的豫东残雪,他青年时代从这里外出流浪,以后靠文学走向世界。他那个小镇出了8名中国作协会员,世上少有。

        我称他为“孙淮阳”,说世称袁世凯为“袁项城”,过去以籍贯谓人是雅称,他快速地回应“那你就是‘冯滑州’”。以后我再赠他新书时,都题上“孙淮阳赐教”。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豫东的精英,平时每提起我单位的“孙氏兄弟作家”,我都引以为豪,河南过去出有“白桦叶楠”兄弟作家,今天有了“孙方友墨白”兄弟作家。此一文学个案少有。袁世凯当属一代君王,孙方友属于一代文豪。他的笔记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同类里属于一个高峰,《陈州笔记》是另一种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里面三教九流,世态风貌,都能一一对应。你能听到里面一面铜锣的吆喝声。

        他是中原作家群里的高产作家,出版了几十本书,他生前最后出版的一本书是《俗世达人》,我有幸和他合作,编辑是李辉。全书一共19篇传奇,书名我题写,内文每一篇题目也由我用毛笔书写。书出来的前一周,他还过问书事,电话里对责编开玩笑催促:生前能否看得到?可惜一语成谶。他最终也没有看到我俩的合作,我更感遗憾。这是他的一个自选精选本,一篇篇读后都令人拍案叫绝。我对责编李辉说过:把我写的那些题目装裱成一个册页,上面再请孙先生抄写一些内文段略,墨白补上一些文字,题上签,你就可以拿到拍卖行去了。可惜这一趣事我们做不成了。

        2013年7月孙方友去世的那一天,我和诗人马新朝、评论家李静宜等人正在一个宴席上,墨白最早把这一噩耗电告在座的何弘院长,何弘悲怆地说:方友不在了。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难以下咽,宴席提前收场。这讯息来得有点突然,文学还没有准备,让人不相信。我想起他发言的认真劲头,每次都要在纸上写成文字。我跟他学习了这一习惯。

        他像一位士兵战死在沙场,临终前还在修改一篇小说《戴仁权》。他是累死的,照我们北中原老家的话说是“使死的”。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化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样的作家是欣慰着走的,他永远在自己的文学情节里。他的人缘很好,省内外那么多人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自觉发来悼念之词。南丁先生说:第一次见面,我就感觉方友眼睛贼亮贼亮的,身上透着一股颍河的气味,还有土地的气味,在城市里很难闻到这种气味,这种气味能给人带来清醒。

        在孙方友去世的追思会上,我撰一联:“狐说天外蒲柳泉,人语世间孙淮阳。”一年后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方友小说全集·〈陈州笔记〉卷》首发会上,我又撰一联:“古藏蒲柳泉聊斋志异,今观孙淮阳陈州笔记。”两幅楹联技巧上不一定恰当,直抒其胸,文字都是心里之言。

        《孙方友小说全集》20卷,初次就出了《陈州笔记》煌煌八卷,我建议还可延伸做成珍藏本,限量版,绘画本,书法本,甚至红木盒子作文化礼品,淮阳,周口,甚至河南文化界都可作文化礼品,孙方友的书不是畅销书,会是长销书,会是传世书。他有传世的品味,有研究的价值。

        这些虚誉,比起他的实在与成就都不为过。我对淮阳来的地方领导说,淮阳需要建一个孙方友纪念馆或小说馆,作家需要一个故居之类的标记,建成后是淮阳一个文化景点,一方文学场地,多年后也会像我们到凤凰去看沈从文故居,到呼兰去看萧红故居一样,淮阳促成此事,是作一件传千秋的文化善事,比多开发几座大楼更有独到长远的眼光和文化意义。房地产中国哪里都不缺,孙方友纪念馆却是唯一的,在他的那一块故里,更应该有一个孙方友和这个世界“继续对话”的地方。时间会证明,像孙方友这一位作家,从故土背景,出身经历,到文学成就而言,在淮阳都是百年不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