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是散碎的手记结集,关于对自然与时光的敬畏,对艺术与风景的感受,对人生与自我的彻悟。很轻浅的文笔,就像那篇与云的对话一样云淡风轻,然而寓含了张艾嘉在中年以后的心情与省思。
张艾嘉是得有多么爱书、爱书店,竟会在《念念》一片安排了两个相似的情节:新书分享签售会上的寻人/相遇。不惮重复犯驳,只为在书卷背景中强调/递进一种心情与省思……
如今,她自己创作的第一本书出版了,《轻描淡写》。是散碎的手记结集,关于对自然与时光的敬畏,对艺术与风景的感受。对人生与自我的彻悟。很轻浅的文笔,就像那篇与云的对话一样云淡风轻,然而寓含了这个流云般恣纵的女子在中年以后的心情与省思。
比如父亲早逝的悲剧身世,让她回想起来收获的也就是:“过去和未来其实没有离得很远。”“人生事件的发生都会在成长中播下种子,我们都要学习去面对它,和时间与它共同相处。”“至少我们可以用心去选择未来的日子该怎样跟自己相处。”母亲此生的辛酸伤痛,最后也就化为提笔给她写下“轻描淡写”这四字书名,以及她在自序里因之感言:“每一个年代必有它的磨炼,我们学习着找方法和变化共存,与自己和解,和他人相处。生命是沉重的,但到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
是的,她学习到一种相处的态度,在舞台前后的我与非我孰真孰假间,在生活的加法与减法间。与人生相处,是坚持,也是放弃:“曾经很残酷地告诉一个自认热爱演戏的女孩,请她早日转行;爱不代表适合。……但是,一旦做了,那就成为你一生的修炼。”
这种既坚执也放手的感悟,正是张艾嘉在《念念》中对主人公们的祝福。电影那两次书店里的分享签售会,先后是梁洛施去找母亲的旧情人、自己被哥哥找到,第一次,她仍然带着对亲情对命运难解的迷茫与忿恨;第二次,又经一番历练的她已然解开心结,可以放下创伤的包袱,与往事达成和解。类似场景也出现在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日落之前》,一开头就是男主角在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签售新书,遇上阔别多年闻讯而来的女主角,欢喜的重逢,展开一段新的故事;而《念念》将在台北诚品的兄妹相逢放到结尾,没有那份明亮如歌的欢快和闪闪烁烁的试探,有的是另一种意味的结束与开始,她、他们,学习到如何相处,跟自己平静相处,跟生活安宁相处。
相处,正是张艾嘉如今的主题词。她新近接受《新京报》采访中谈到,这本《轻描淡写》的文章,“都是我在跟自己相处时”写的。她的爱徒刘若英为《念念》创作并主唱的主题曲,也有“用爱和它(往事)相处”的歌词。——这是张艾嘉传授的人生之道了。
关于那部《念念》,在《轻描淡写》中有专门一辑谈幕后的背景和细节。其中说她执导此片,“只想把我人生跌跌撞撞后悟到的用电影语言和观众对话。”“那种‘念’是随着生命的流动,却又强韧隐藏地存在着。”阳光和雨都“不回避,完全接受。这几个人物就在此状况下去接受自己,把过去放下。并非忘记。过去永远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很高兴这些和前面那些,都与我的人生体悟相合,没有辜负对她长久的欣赏。
是有很久了,这个跨界游走的女人,数十年间持续在多个领域不停息地挥发着表演和创作才华,仿佛在她独特的天空一直华丽而清新地飞扬着,令人炫目,又令人沉吟。
个人印象的最初,是她早年被八卦追问保持美貌的秘诀是什么,她答:“抽烟,喝酒,拼命地工作,不停地恋爱!”如此惊世骇俗豪气逼人,让我刮目于其不凡,也刮目于人世的恩宠钟于其身,任由恣肆而始终美丽。
她唱歌,亦汇集了世间至美的际遇,乐坛两大才子兼教父罗大佑和李宗盛,都将最好的给了她,使她成为“流行音乐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张艾嘉与罗大佑的故事,留下了音乐上的互相成全。罗大佑发表的第一首作品《歌》,由张艾嘉首唱;罗大佑自己出首张个人专辑之前,第一次制作的唱片是张艾嘉的《童年》,为之贡献了《童年》《是否》《光阴的故事》等名作。重温这些经典,也许记得也许忘记的怅惘(《歌》),徘徊而不甘的离别(《是否》),对纯真童年的留恋致意(《童年》),对纯情青春的怆然怀念(《光阴的故事》)——人生的美好注定流逝,她从一开始就已念念。
之后是李宗盛,为张艾嘉制作的《忙与盲》专辑,自谓乃“呕心沥血、最最满意的一张作品。”正是从这张唱片开始,李宗盛确立了“都会女子代言人”的地位。他给张艾嘉写的最流行的歌是《爱的代价》,她自言“这首歌(虽然)是他写的,(但)用的是我的心情”,因而也最宜在她编剧的《三个夏天》中来听:当剧终只剩下梁朝伟于青山绿水间的孤单身影,曾经的刻骨铭心已风轻云淡又沙明水静,张艾嘉轻轻唱起这首《爱的代价》,那样一种用憔悴做底子绽开的明净,就是她如今在《轻描淡写》中说的,学习在成长中面对,淡然的相处。
她的电影,早期最让我念念的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最爱》,里面青春火红的凤凰花背景,她唱的“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的少年心事主题曲(这首《最爱》由李宗盛与张艾嘉共同创作),都曾使我击心。特别是凭此片夺得两个最佳女主角奖的她,演绎了一种深深的情感、浅浅的涟漪:当青春往事已然逝去,各自婚后,林子祥看见她把西红柿削成沙律上的玫瑰,便说:“我知道你一定会记得的。”她答:“有所记得,总是好的。”淡淡的,就是这样,留下静静的回味,生活就是这样,不可以求太多。“把过去放下。并非忘记。过去永远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可是将这念念不忘表现出来的,也不过是一点轻描淡写的印痕。
到近年,她参演的《山河故人》又一次令人瞩目。看这影片时,我感到分别出现的两句台词可以概括其主题:生活只是不断的重复,而每个人只能陪你一段路。然后,临近结束前才想起拿手机截个图,刚好拍下的画面,是张艾嘉对那年轻人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时间摧毁。”如此天意般巧合,让我深宵动容。补充进这第三句台词,主题更圆满动人了:关于时代变易中与一些东西恒久不变的相处(哪怕换了一种形式相伴),关于山河岁月中对往事、对人情的珍重。
顺便说下,该片插曲最让我感怀的不是被重新带热的叶倩文旧歌《珍重》,而是更有八、九十年代气息的《GoWest》。电影最后,赵涛独自在荒野雪地,伴着这首一度激昂过我辈远方之梦的曲子,翩翩起舞,情景犹如贾樟柯自己旧作《站台》结尾的翻版(那里的女主角是听着《是否》,重新跳起八十年代的舞步)。贾樟柯也像张艾嘉《念念》中两度出现新书签售会一样不惮重复,都只为时光变幻中一份挥之不去的苍茫,以及在内心“强韧隐藏地存在着的”那种“念”。
刘若英唱的《念念》同名主题曲,“不在乎,却不能忘;太在乎,念念不忘”,那些“过去的故事”“未完的故事”,时光中的惆怅沉吟。而张艾嘉在《轻描淡写》中,对这电影还有更好的定义:“《念念》的定调就来自于今天的心。”
是的,所谓“念”,仔细拆开无非就是“今心”。这也是我的理解,很高兴与她相同。无论美好如何注定流逝、往事如何永存不忘,我们终归是要以“念”,去坚定自己如今的心。无论时间如何摧毁、生命如何沉重,我们总可以与今昔都坦然相处,将今后轻描淡写。
她把深情的念念化为轻描淡写,在轻描淡写中念念无已,以轻描淡写的姿态去念念不忘,在念念不忘的同时却只是轻描淡写……这样就最好了:轻描。淡写。念念。不忘。——不求回响,不为前尘,只无负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