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百札馆印象

    漫语姚奠中

    张瑞田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3月30日   03 版)

        1月16日,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举办了“姚奠中先生系列书法作品出版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出席,聆听各位专家的发言,对姚奠中先生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在人们的眼中,姚奠中先生的亮点有两个:一,他是章太炎晚年招收的七名研究生之一;二,他活到了100岁。对于学者来讲,出自名门是骄傲,也是资历。对于人的生命而言,100年的春夏秋冬显然很漫长、遥远,没有几个人可以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然而,姚奠中幸运,他不仅得到章太炎的亲炙,还有了100年的生命年轮,有资本笑傲江湖呢。

        我们习惯称他为学者、诗人、书法家。也许就学问而言,他没有章太炎的广度和深度,当然,也没有章太炎的眼光和勇敢。好在他牢牢记住了章太炎,他可以没有章太炎的广度和深度,也没有章太炎的眼光和勇敢,但,章太炎的风度还在他的身上,章太炎的趣味依然是他的选择。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遗憾的是,这个浅薄的年代,章太炎的身影日渐模糊,不管是学问家的章太炎,还是革命家的章太炎,已经不是年轻人和读书人的偶像了。想到这里,我很难过。

        重器物、轻精神的时代,我们对姚奠中的诗文似乎没有多少阅读的兴趣,对他的聚焦,源于书法的引领,也由书法而展开。在这一点上,姚奠中无人能比,他是章太炎的弟子,章太炎是学问家、革命家,也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他对姚奠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书法是其中一环。姚奠中的篆书得到书界长时间的推崇,这是基于姚奠中小学基础扎实,天赋高,以及章太炎悉心教育的结果。姚奠中的草书富含生命情感,粗犷的笔调依然可见细腻的情思。这是姚奠中作为书法家给人的印象。

        姚奠中幸运地活到100岁,但他的人生十分坎坷。本来,他想像业师章太炎一样,著书立说,一个观点,一个发现,一段文字,一本小书,就惹得天翻地覆。可是不行,在他壮年时代,反右、文革,几近要了他的命。活下去不易,何谈治学。毛笔书写的工具性,还有毛笔书写的可选择性,只能让姚奠中漫不经心地写字。“文章,经世之大业”,搞不好会掉脑袋,写字好一些,可以进取,可以归隐,在狭窄的房间里写写字,不会惹事生非的。因此,姚奠中的学术形象模糊了,他的书法却有了光辉。

        翻看姚奠中的书法集,总觉得不过瘾。我特别希望看到姚奠中所写的“章太炎式”的文章,不妥协,不掩饰,直抒胸臆的。尽管这样的文章会让作者失去自由,但,学术的深度,生命的光彩,也会在此间出现。

        我们不能责怪姚奠中,我们在他毛笔书写的过程中,还是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化风度。他平和,他沉静,他有历史感,他有自己的创作理想。姚奠中的书法,对文辞有选择。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姚奠中书龙门二王集》,其中对王绩《答程道士书》的书写,可窥姚奠中的心境。王绩为隋末唐初大儒王通的弟弟,任职隋代秘书省正字,初唐,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归隐。此文是王绩的代表作,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自己难以显达,以酒浇愁,忘却人生烦恼的情感历程。姚奠中对《答程道士书》烂熟于心,并有深刻的理解。因此,他的书写直追文章的思想核心,看似散漫的笔调,却是坚强的呈现。《一年纪事》亦是如此,他以98岁的高龄,重书自己25岁的诗作,字字血,声声泪,是对自己往日情怀的回眸,也是对自己文化形象的重塑。《一年纪事》是25岁的姚奠中对自己历经1938年的记录,困苦、灾难,抗争、图强,宛如一幅悲情的图卷,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诗中的一段记录,让我沉思良久。由于日寇的威胁,姚奠中逃到柏逸荪的老家大柏圩,与柏逸荪一同办起了“菿汉国学讲习班”,制定十条教规,坚守文化传统。国难当头,危机四伏,漂泊不定,在大柏圩姚奠中与柏逸荪所定的教规是什么,不妨看看——“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苛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我们别去苛求每一人,包括姚奠中本人也做不到这十条教规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前三条——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就是了不起的修行与实践,就有生命的芬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