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2月03日 星期三

    “他们居住在深藏着无限可能性的魔法的世界。”

    人人都爱《小捣蛋》

    陆莉莉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03日   19 版)
    《小捣蛋皮皮》(含《给妈妈捣乱》《给妈妈帮忙》),王发花 文/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天亮了,我亲爱的妈妈还没有醒,我要轻轻地扒开她的眼皮,看看她的眼睛里有没有藏着什么秘密……”

        新的一天开始了,对于忙碌的大人来说,这可能是庸常琐碎的一天;可是对于三岁半的小男孩皮皮来说,却是开启幻想、迸发能量的一天。让小汽车开进盛满饭菜的碗碟里、把马桶当作给玩具洗澡的“澡盆”、变着法子玩“碎纸”游戏……皮皮热衷的游戏在大人眼中简直是灾难,可他却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皮皮的创作者是国内绘本创作界的新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王发花。她以自己的儿子为原型,精心挑选了数十个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创作了《给妈妈捣乱》和《给妈妈帮忙》这两个一“正”一“反”的故事,并且以她擅长的中国传统年画风格及装饰绘画语言,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皮皮这个典型的中国儿童形象。这套绘本的叙事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巧妙,作为绘本,它完整满足了一本书讲述三个故事的要求——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讲述的故事以及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的故事。第一次看到此书时,我原本亦有疑虑:孩子是否真的能读懂这样的书?兴趣有多大?可是,当我和皮皮同龄的女儿刚翻开《给妈妈捣乱》的第一页,便乐得大笑起来的时候,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这就是《小捣蛋皮皮》的独到之处:因为图画呈现的大部分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或似曾相识、或深有体会的场景和事情,在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场景的描绘上亦十分传神,因此孩子幼小的心中会瞬间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代入感,生发出“我也是这样的啊”诸如此类的共鸣,也能分毫不失地体会到书里皮皮的心思——那也是他们的心声。无论是“导演”各种异想天开的恶作剧,用满地狼藉给妈妈捣乱;还是渴望加快成长的脚步,做妈妈最勤快最贴心的小帮手,都是通过种种好玩的“游戏”来实现的。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生命中如鱼得水般自然的存在。法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波尔?阿扎尔在其著作《书·儿童·成人》中曾经这样描述游戏对于孩子的意义:“他们居住在深藏着无限可能性的魔法的世界。幻想不仅是他们的首要乐趣,也是他们自由的标志,他们对生命的超越。孩子们让梦想飞上云天,这些幸福的人们在那里游戏……”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里的主角,像会飞的卡尔松、掉进兔子洞里的爱丽丝、永无岛上的彼得潘,等等,无一不是特立独行、上天入地的“顽童”。然而曾几何时,孩子的玩乐被“教训主义”的儿童观认定为“浪费时间”“空耗生命”,国产“小人书”里典型的儿童形象是中规中矩、以懂事听话为荣的宝贝儿。即使于今时今日,童书中“儿童性”和“教育性”的价值取舍也时有发生。正因为此,皮皮这样无拘无束、尽显本色的小捣蛋,才愈发显得可爱与可贵。

        小捣蛋皮皮,这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就是当代中国家庭中小小“顽童”的缩影。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幼年期的孩子都是皮皮,他们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小脑瓜里成天藏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用充沛的创造力在自己熟知的世界里找到各种乐趣,让平凡的生活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要向孩子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小捣蛋皮皮》更重要的价值也许是让家长有所“悟”,唤醒他们那颗柔软的心,宽容和善待天真顽皮的孩子,让他们经历“惊心动魄”的生活冒险后,跨越成长的巨大樊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