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以图入史解读八大山人

    石冠哲 孙晓晨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09日   10 版)
    《不语禅——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姚亚平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8月,58.00元

        作为清初画坛四僧之首,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向来得到后世的肯定和赞誉。对其人生际遇、绘画面貌、美学思想、哲学态度进行研究者不在少数,相关学术成果亦不胜枚举。关于八大山人的书籍也不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画集画册,较为直观地呈现八大的艺术创作,但在其中较少涉及具体作品的研究,更谈不上艺术史层面的阐发。另一种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或是多篇论文合编成集,或是单一中心线性论证。这类书籍受制于学术要求,亦或是版面限制,往往长于文字论述而缺少图像辅证,是为一大缺憾。

        江西学者姚平亚近期出版的专著《不语禅——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兼顾文与图的八大山人读本。该书从八大山人的作品入手,一画一节,诸画一章,把对于八大山人的研究切实落地到对于其人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每幅作品为“点”,以多幅作品之间的相互印证为“面”,先后编织成诸章内容,包括人物介绍、禅学思想介绍、艺术风格介绍、书法介绍等共六章,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八大的艺术成就和人生际遇。

        对于图像资源的大量运用是该书最值得称道的特点。以一画一评的形式通过实实在在的作品去观照八大山人个人,穿透绘画表面的一系列表征去在读者面前重新塑造八大的形象,甚至是通过八大去展示艺术家生存时期的社会境况。比如在《〈巨石微花图〉的心灵对话》一节中,姚平亚以该画的题画诗“闻君善吹笛,已是无踪迹。乘舟上车去,一听主与客”入手,仔细分析该诗典故的援引,从两晋交替的时代开始追溯,再到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最后到八大祖上朱权的《梅花三弄》琴曲,可谓剥丝抽茧,层层深入,终究把绘画作品的焦点聚集在艺术家本人的人生境遇上。又比如《〈芦雁图轴〉的“中断”结构》一节中通过对具体绘画作品《芦雁图轴》的介绍切入到八大晚年独创的“中断”式绘画结构。这样就使得原本看似空洞的术语陈述转而成为出自实在作品的“形而下”的观看。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图入史的研究路径,以八大山人的绘画图像为骨架,运用大量的作品为支撑,从多件作品的同时观照中提炼出艺术家完整的艺术形象和创作语言。这种艺术研究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对于视觉文化研究而言,它重视图像的展示,讲究从每幅作品入手;从文献研究来看,它把文献存在的合法性建基在图像上,把由图像衍生出来的所有阐释和文本都再次归源到图像上。通过这种方式,姚亚平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而饱满的八大山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