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多元化思路,专业化运作才能破解难题

    ——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彭志斌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09日   08 版)

        编者按

        伴随着出版行业政策变化、转型发展、市场竞争、人才竞争、选题资源竞争、内部管理现代化以及互联网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复杂变化环境和要求,大学出版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0年来成绩斐然,推出图书7062种,既有学生、家长耳熟能详的教辅类书目《向45分钟要效益》《新编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指导》等,也有一大批在学术界颇有分量的图书《三礼通论》《春秋公羊学讲疏》《唐律疏义新注》等。“十二五”期间,南师大出版社有41种图书在全国各类图书出版评比中获奖,有4个图书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有11个图书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有7个图书项目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在主题出版方面,推出了《中华抗战期刊丛编》等图书。

        20年的发展,南师大出版社已构建起清晰的出版脉络,走出了一条市场与品位结合的特色出版之路。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挑战面前寻找正确的方向和出路?又是从哪些方面寻求改革与发展的途径?南师大出版社社长彭志斌的思考,将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大学社转企改制发展至今,改制成功、产生重大效益和社会影响的为数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定位不明确和缺乏专业化运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彭志斌一语中的,道出大学社转企改制的根本问题。他认为,定位不明确就是发展思路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确立多元化思维导致思路狭隘造成的。

        确立多元化思路、专业化运作的理念,是大学社破解难题、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如何抢抓机遇、降低风险,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方面,作为大学出版社管理者,彭志斌的见解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内部资源整合与治理结构调整

        读书报:各类大学社一般都有多年经营的主打产品线和优势出版项目,南师大出版社项目资源整合的依据是什么?

        彭志斌:按照多元化思路,根据社会需求、读者需求及其变化,对原有图书主线产品和优势项目,进行重新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拓展,有计划地形成新的图书产品或多样化的产品形态(包括数字产品)。

        在整合过程中,必须坚持专业化运作,即选题策划专业化、产品形态设计专业化、市场营销模式专业化等等,与此同时要与大学社自身整体出版专业化的特性相一致。多元化的目的主要是拓展思路,专业化的目的主要是形成或强化特色品牌。

        读书报:您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大学出版社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整合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彭志斌: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为出版项目资源整合服务。由于大学社是从事业体制转企而来,并且目前大多仍然受到学校母体事业体制的较大影响,有的社内部人员性质还保留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两种体制,企业化程度不高,这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学社更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管理。

        整合是将优势“兵力”集中到优势项目上来,但应注意将图书产品的专业性与人才的专业性紧密结合起来。管理是要建立激励性强、可操作的评价考核机制,以符合大学社自身发展导向。目前,大学社内部往往不缺人才和团队,缺的是人才与人才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同和合力,这多半是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调整,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

        读书报: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中也需要建设相应的“用武之地”,即平台。能否介绍一下南师大的平台建设?

        彭志斌:中小型大学社内部一线业务机构一般都是编辑部(事业部)、营销部(营销中心)以及专业化的项目部(中心)等,有的虽冠以“分社”之名,实际操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分社;如果原有的机构能够适应资源整合后的经营管理需要,一般无需调整机构;如果经营管理需要并具备一定条件,就可以进行机构的调整。

        机构调整的方向可以选择分社制和公司化。分社制可以是一个过程,即管理重心下移,在选题、人事、财务、考核与分配等方面合理放权;也可以选择试点,即在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图书块面建立分社,相对独立运营,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公司化可以在独立考核的基础上推进,以逐步组建实体公司专业化运作。南京师大社确立了集团化发展目标,正在探索内部分社制和公司化建设的路径。

        外部资源整合与对外合作模式

        读书报: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学出版社为学术而生,是学术精神的承载者,同时也折射着母体大学的学术文化特色。对南师大出版社而言,校内出版资源有哪些?如何整合?

        彭志斌:大学社都需要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来整合、发掘出版资源。但是,现实中大部分大学社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本校的出版资源,造成大量出版资源流失。

        出版资源主要包括作者、选题、项目及与项目相关的经费等。这些资源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传承等各类功能活动中。整合校内出版资源应该进行顶层设计、精心策划。首先,在出版规划和年度计划中,要考虑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衔接,主动开展调查研究,考察并收集教学、科研尤其是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项目实施和成果产出信息,甚至主动参与相关项目实施,提供相关服务;其次,与相关院系、学科专业或教学科研团队展开战略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促使学校在评价考核机制上形成政策,引导出版资源向本校出版社汇聚。

        此外,要充分利用国家新闻出版政策导向,促使校级层面将校内出版资源合理整合到出版社来,如非时政类期刊改制后,可以通过机制创新归并到出版社管理,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利用期刊平台寻求新的出版选题和效益增长点。

        读书报:作为文化企业的大学出版社,尤其需要开放办社。我们注意到,南师大出版社在坚持自身办社宗旨和发展特色的前提下,也在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担当起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在争取校外出版资源上,南师大出版社有哪些经验?

        彭志斌:针对全民阅读工程,大学社应当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按照国家政策导向,服务政府,服务民众,服务读者,以“服务”为核心整合资源、形成项目,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出版图书是一种教育服务,提供数字阅读产品也是一种教育服务,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也是大学社可以承担的教育服务项目。因此,大学社作为主要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开发图书产品的出版社,应当整体转型成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服务机构”。我们通过服务凝聚作者资源、选题资源和市场资源,体现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但一旦形成“服务项目”,不论是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还是教育培训,都应该坚持专业化实施,并在争取政府支持、社会资源支撑和自身投入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培育和创新盈利模式。南京师大社根据“书香江苏”和“全民阅读”工程建设需要,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居民社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方面正在探索新的“服务项目”,努力在文化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多作贡献。

        读书报:外部出版资源整合,除了以“服务”为核心展开,还应以“合作”为核心展开。对外合作中南师大出版社有哪些模式可供参考?

        彭志斌:合作更需要多元化的创新思路和模式。对外合作中要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互利共赢的合作可以加快做大的进程,较快提升大学社的抗风险能力。但要做强,除了以互补互利为前提,还需要分析自身资源条件,有选择地长远考虑,实现强强联合,真正为转型升级发展打基础。对外合作的形式有资源合作、平台合作、市场合作,有项目合作、实体(公司化)合作和战略合作等等,从合作对象分,有与政府合作、与兄弟社合作、与民营机构合作等,选择什么对象、采取何种形式合作必须充分论证,合作中关键要注意风险考量,对合作对象要进行全面考察,努力达成诚信合作,建立效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目前大学社强强联合的较好合作方式是建立股份制公司,但这对大学出版社来说还有待于探索和突破,因为作为学校的一个全资国营企业,投资合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大学社“小富即安”的思维和局面还难以突破。对大学社来说,“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第一步是“如何走出校门”,成长为真正的当代文化企业。

        “多元化”课题研究核心是“互联网+出版”

        读书报:国家对“十三五”重点出版物的出版描绘了10个方面的蓝图,包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积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精心组织重点主题出版工作。符合条件的将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面对这样的宏伟蓝图,您认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应当做些什么?

        彭志斌:我认为大学出版社在制订“十三五”选题规划时,就应当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应当在我们的选题规划中融进“国家意识”和“民族意志”。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勇气。目前,各家大学出版社在探索创业中均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一方面要坚守,另一方面则必须创新。要善于跳出大学出版社来看大学出版社,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开疆拓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既有的图书选题中培植“大树”,在新的土地上播种“新苗”。

        因此,我认为,多元化决不是“多种经营”。“多元化”是思路、选择,“专业化”才是行动和目标;“多元化发展”是在融合时代、“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探索出版业如何发展的课题,包括:多媒体条件下图书选题策划的多样性,图书产品形态的多样性,内容生产管理与市场推广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出版业态转型的多样性,等等。这个课题研究的核心是“互联网+出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大学出版社必须进行“内部整合”,通过“结构调整”来“释放活力”;同时要加强“外部整合”,通过“对外合作”来“寻求共赢”。管怎样,大学出版社在立足自强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对外合作的思路和模式。要按照国家出版业“走出去”战略要求,敢于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舒晋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