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大地歌声》:全民抗战之梨园风云

    董婧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30日   22 版)
    汪玥含
    “烽火燎原”系列之《大地歌声》,汪玥含/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20.00元

        这些戏剧的内容和它们所宣扬的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与小说本身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相呼应,产生了互文关系。

        七十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人类的正义和尊严终于战胜了野蛮和邪恶。为了这一胜利,全世界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彪炳史册,也为一代又一代作家书写和歌颂。抗日战争虽已成为历史,却从未真正离开我们的视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回望曾经的光辉岁月,感动与思考油然而生。“红旗飘飘、烽火燎原”丛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该丛书中的《大地歌声》出自儿童文学作家汪玥含之手。作为青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汪玥含的创作集中在校园青春小说、幻想小说等领域,成果颇丰。在这部新作中,她以苏北小镇木央镇为故事发生的主要舞台,以少年王二噶为主角,采用限制视角与全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描写了王二噶与当地淮剧戏班的交往以及为新四军传递情报的过程,广泛描绘了当地人民在日伪军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和在新四军和游击队领导下的英勇斗争,包括炸毁敌人岗楼、水里堡大捷、山区伏击、洋口桥闪击战、臭狗战等一系列战斗场面,再现出历史画卷中一幅幅壮丽的图景。

        抗日战争的历史与当下和平年代的儿童生活相对疏离,如何引领儿童走进战火纷飞的历史时空,并在其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洗礼,是抗战题材儿童小说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大地歌声》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儿童视角,通过儿童眼中的世界和经历的生活,表现宏大的战争主题。这种创作手法在《鸡毛信》《雨来没有死》《小兵张嘎》等同类题材的经典作品中曾被一再运用。书中没有空洞的口号和说教,一切宏大主题都深切地体现在王二噶的生活之中。他亲眼目睹了戏班演员林芳芳和邻居小顺子一家的惨死,日军的暴行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怒,他也加入到抗击日寇的斗争之中。这种以小人物表现大主题的手法能使小读者对角色产生代入感,身临其境体验抗战的历史氛围,从而感悟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当然,作者也不局限于这种限制视角,描写了二噶没有参与也无从见证的战斗,如山区伏击、洋口桥闪击战等,拓宽了小说的视野和广度。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的灵魂。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是抗战题材儿童小说的主要创作意图,这一意图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英雄形象的塑造。在《大地歌声》中,作者以饱含热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如孤身炸毁敌军交通要道的马寿发,为保守机密英勇赴死的林芳芳,秘密制造武器、支援前线士兵的铁匠王铁锤,面对敌人不卑不亢、保持民族气节的钟镇南等。作者既描写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事迹,使得这些形象有血有肉。至于书中的主人公王二噶,他既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为抗日斗争作出了许多贡献,但这一形象并没有被过分拔高,仍然保留着儿童天真的本性,而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符号,这表明作者具有自觉的儿童本位的创作立场。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中的反派人物小五叔的塑造也别具特色,作者在批判他为一己私利违背民族大义的同时,并没有将其平面化、脸谱化,他既为日军服务又尽力保护当地百姓,是一个有着现实的生活困境、以及内心善与恶激烈冲突的人。

        除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之外,这部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主人公王二噶与当地淮剧戏班众演员的交往以及看戏的过程,他传递情报的方式就是向自己的哥哥、新四军战士王大可讲述戏文,情报的内容就隐藏在其中。书中介绍了《牙痕记》《孟丽君》《杨家将》《铡判官》《官禁民灯》等多个淮剧经典剧目,每部剧中暗含一个上级的命令,新四军和游击队战士根据命令发起行动,招致敌人反扑,三者形成循环,以此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这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不仅使全书结构紧凑、脉络分明,并帮助小读者认识淮剧这一传统艺术样式。这些戏剧的内容和它们所宣扬的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与小说本身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相呼应,产生了互文关系,形成“戏中戏”的效果,在增添作品的文化内涵之外也丰富了其审美意蕴。

        战争是残酷的,出于对儿童的爱护和对其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期望,儿童文学作家们总是更倾向于将这个世界美好的、阳光的一面展现在作品中。因此,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期许之间的矛盾,成为作家在创作抗战题材儿童小说时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在《大地歌声》中,作者有效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书中揭示了战争残酷的、非人道的一面,如林芳芳和马寿发的牺牲以及日军屠杀木迁镇百姓的描写,但作者在描写这些场景时是极为简洁和克制的,没有过度渲染其中的血腥和恐怖,而是将重点放在对英雄人物的正面描写中。

        虽然处理的是抗战这一传统题材,但作者并没有陷入陈词套语的窠臼中,而是营造出一种既能适应题材表现要求、又体现出鲜明个人色彩的语言风格。故事发生的地点被设置在一个苏北小镇,在描写当地优美的山水风物时,作者的笔调是清丽温婉的,这也是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但在写到激烈的战斗场面时,文字的基调又转变为慷慨激昂、气势恢宏;对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描写,则是沉痛悲愤而又有所节制的。此外,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也实现了充分的个性化,人物性格通过对话得到鲜明体现,恰如其分的儿童化语言的使用使得作品更容易为小读者所接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