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直击女性生活的本质

    陈晓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30日   21 版)

        活着,就是让自己快乐!这是朴素的生活哲学,这是对当代女性的劝言,也是对她们的召唤。

        阅读静心的小说就像看到一道弯曲的河水,偏执而沉着地向前流动,它是自由自在的,你不知道它要流向何处。它就是生活之流,周而复始式地展开,向前,既变化多端,又岿然不动。近年来,静心出版了写作女性生活的数部长篇小说,如《迷旎花园》,那是写女性隐秘的内心生活,诡异迷离又楚楚动力。2005年,静心又出版《活着为自己快乐》。这是对婚姻家庭非常真实的表现,真实得令人惊异。它把当代人的婚姻生活的所有困窘都毫无保留地揭示出来,既具有警示世人的作用,又使人对婚姻多了一层清醒,然而,婚姻的本质和根基也变得极为可疑,几乎完全揭开了当代人精神世界里最迫切的困扰。

        实际上,爱情婚姻主题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曾经是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锋主题展开的,1979年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在新时期的历史语境中,那是与人的自觉,与人性觉醒的主题相关。无可否认,婚姻就是一个围城,而爱情是诱使人们心甘情愿地钻进这个围城的诱饵。所以,在被称之为“后新时期”的年代,池莉的《不谈爱情》是一个惊人的宣言,爱情的神圣性随着“思想解放”的终结而休止。从这样的当代文学前提发展到静心的《活着为自己快乐》,这是怎样的一个巨大变迁。由池莉的不谈“爱情”,作家解剖生活的手术刀,已经毫不留情地伸进了“婚姻”的躯体。静心的《活着为自己快乐》,无疑是这样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击女性生活的本质。

        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在期刊杂志社工作的“我”——一个名叫杜娟的普通女人,和丈夫孩子过着单调繁琐但也算平静的生活。但是当年女友的一次离婚事件,从此将她卷入了无尽的是非之中。她开始目睹着爱情婚姻光环下可怕而可悲的另外一面:妻子和婆婆在一个陌生女人的衣柜里发现了堪称模范的丈夫,而他赤身裸体;两个在学生时期就爱恋的夫妻,最终在结婚20年后反目为仇;妹妹为了自己的目的,毫不留情地夺去了姐姐的爱人……。婚姻以一幅千疮百孔的可疑面目,出现在每个人的面前。

        在静心张弛有序的叙述下,我们透过了纷繁的世俗情感,看见了过去一直被婚姻话语所压抑和掩盖的人性原生态。而这个视角的提供,是和静心本人的女性意识紧密结合的。这是双重的主题思考:既是对当下婚姻本质的重新审视,也是对女性自身如何面对当下的再次探寻。而我们只要发现婚姻悲剧的造成,往往和女性自身作为弱势主体的地位有关,就能明白后者作为作品的一个潜在主题,实际上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思想空间,而且更加直达问题的本质。

        女性弱势主体的地位,在过去更多的体现于对男性强势主体的物质依附上。现在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使得这种意义上的依附越来越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这种依附的摆脱,似乎并没有为女性带来好运。《活着为自己快乐》中的女性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事业,但依旧在婚姻中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小说中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柳紫玉,还是行事强悍,敢带婆婆去捉丈夫奸情的孙晓林,在婚姻的另一面孔真正降临在自己面前时,都是显得那么的手足无措。只剩下了弱者的哭泣与哀求,即使她们发出了“拚个鱼死网破”的喊叫,也不过将自己定位为“网中之鱼”的位置罢了。

        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杜娟,已经深深地卷入了这些女人们的生存困局中。相比之下,她还是有着自己女性意识和独立思考。她发现柳紫玉的失败在于她从来只会在丈夫“给她画的纯洁的圈子里做小宝宝,离婚对她来说等于是天塌了地塌了世界末日来临了。”她甚至发出了“我们每天接触的不都是婚姻中的欺骗”的感慨。她似乎因此而具有了一份旁观的清醒,她在对其他女性进行开导的同时,打算开一个婚姻咨询中心,试图拯救这已面目全非的“婚姻”。而这一动机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女性自我拯救的目的——即通过女性姐妹们彼此的团结和相互开导,达到女性自身的强大和对男性霸权中心主义的摆脱。这就如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伊莱恩·肖瓦尔特所言:“……确实存在不同的妇女们自己的文化,这是妇女在生活中的相互帮助,是她们分享情感的所在。”(《姐妹们的选择》,牛津,1991年版,第12页)。杜娟意识到了女性的危机,她抱着一份女性难得的自省感,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终结的战争中。在她看来,这也许是女性走出弱势、进而摆脱婚姻困境的一条出路。也许会同时解答她自己对爱情与婚姻的无尽困惑——这似乎还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但答案的到来往往就意味着问题的死亡。作为一名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同时也对文学有着独特认识的女作家,静心却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最后的答案,去抚慰人们那些可怜而又虚伪的理想(这只会让真正的理想在其中死亡)。于是,在小说的最后,一直自命清醒的杜娟,竟然亲眼看到了一向“忠心耿耿”的丈夫和一个陌生女人躺在自己的床上。“十分钟,一眨眼的工夫,我辛辛苦苦经营了十几年的家忽然变成了沙滩上的城堡,而我,变成了一只失去了家的狗,在布满灰尘的大街上摇着满是灰尘的尾巴,惶惶然不知往何处去!”这样的结尾,将小说的叙述技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成了故事的意外与翻转。同时,它更大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巧妙的叙述直达了情感终极,用最后的翻转消解了所有自以为确定的认知。

        在没有答案的思考中,我们不得不结束这次阅读。但是,静心却让我们看见了女性对自己最痛心的告白,也让我们看见了生活对她们最残忍的幻灭!然而,即使这样,静心依然顽强寻求女性的出路。活着,就是让自己快乐!这是朴素的生活哲学,这是对当代女性的劝言,也是对她们的召唤。

        依旧如我所说,答案的到来往往就意味着问题的死亡,终点的到来也就是旅者的末日。在婚姻的废墟上,静心要重新出发,寻求女性生存更为真实和坚实的道路。

        一部打算有着宽广叙述空间和独特思想深度的小说,从来就不会为我们解答“活着”本身的任何一个问题。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学去发现“活着”的各种真正面相,才能让文学在无穷追问中抛弃虚伪的理想,才能让文学引领我们踏上不知所终但又无比真实的旅程。

        《活着为自己快乐》,静心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1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