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陶老师

    任芙康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16日   03 版)

        专程去北京,参加一个内容隔膜的研讨,就为看望从美国回来与会的陶洁老师。不见她,已经很久很久了。

        二十多年前,北京大学英语系副主任陶教授,多方化缘,筹办一场中外女性文学会议。我服务的《文学自由谈》杂志,呈上碎银若干,虽无足轻重,聊表钦佩而已。秀才人情,别有缘分。自此,对陶老师含了师友之谊。

        有一回,一位加拿大学者想看天津。电话约好后,陶老师带他前来。我不敢潦草,对食、住、行皆费心构思。陶老师受之坦然,而那老外却大惑不解,饭桌上迟迟疑疑,此“任”(人)与他素无瓜葛,如此周到,是否有事需他效劳?听罢陶老师的翻译,遂推理式地告他,陶是我的朋友,你是陶的朋友,便自然也是我的朋友;但任某对繁衍的朋友,从无相烦习惯,甚至不会去阁下老家叨扰。玩笑间,对方顿时放松,身心舒展地吃喝起来。我说话算话,时至今日,尚未进过加拿大的国门。

        在北大承泽园陶老师家中,巧遇一男生造访,他想去美国留学,需要陶老师的书面推荐。当看过他自拟的简历,陶老师指头点着几处,语气严肃,说北大英语系毕业的学生,不该有这类低级的粗心。我从旁看去,先前点头哈腰的该生,竟面露愠色。再瞧陶老师,对跟前青年的不良心地,毫无察觉,已伏案捉笔一一纠错。那学生眼珠乱动,却不再出声。我确信,他是在耐性等待最终的斩获。果然,他将至关重要的推荐信攥进手心,挤出“谢谢”二字,推门而去。

        陶老师德高望重,信誉深广,美国多所名校“认”她。经她保荐的学子,十个有十个如愿以偿。事后很久,问起那男生下落,陶老师茫然摇头,说那边学校告她,已予录取;而学生本人,再无消息。这丝毫未出我的意外。意外的倒是,碰到学生求助,陶老师仍无暇他想,只顾忙于穿针引线。

        《文学自由谈》格局不大,但在文学范畴内,努力追逐自尊、自律、自然、自由,广获同道认可。而陶老师对我们的赏识,殊为特别,颇具实用价值。翻译之余,她会撰写有关英语文坛的随笔,提供参照,以丰富刊物的版面。一次闲聊,说到杨绛。我刊编辑拜望,次次受到老人家礼遇,但就是拿不回稿子。陶老师听罢,答应她去试试。时隔不久,杨绛老人的文稿从天而降。兴奋之余,我们格外感慨,助人、利他的陶老师,当被引为处世的明镜。

        1999年,夏天奇热。陶老师的丈夫倪诚恩先生患病,我偕朋友进京探视。倪先生是北大德语系知名教授,德国驻华使馆凡有文化活动,必被尊为上宾。但无论倪教授如何资深,终究只是一介教员,无法匹配丝丝入扣的行政级别。正规医院床位紧缺,托人住进航天桥附近一幢“合作办医”的楼里。是时倪先生已到弥留之际,一双毫无知觉的眼眶,对着屋顶上方一台旋转疲惫的吊扇。室内闷热,豫籍护工卖力地为倪先生摇着纸扇。临走,我双手递给护工200元钱,谢其辛苦,拜托他善始善终。不几天,倪先生在这座并非医院的医院里,寂然辞世,享年65岁。

        倪先生走后,陶老师独居承泽园七载。我赴京办事,常去看望。平日十天半月,会电话问安。陶老师70岁那年,为靠拢女儿,将著书立说的书斋,移往大洋那头的加州。多年过去,时空阻隔,人海茫茫,但我们心里,总记着陶老师素朴而睿智、严峻而谦和的模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