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王维克与俄国歌剧《波列斯·戈登诺夫》

    瞿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16日   18 版)
    《波列斯·戈登诺夫》书影

        翻译家王维克先生以译介《神曲》而著名,同时,他也翻译了多部俄罗斯的歌剧作品。他在歌剧《波列斯·戈登诺夫》(波列斯·戈登诺夫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沙皇,又译为鲍里斯·戈都诺夫)的《译后琐记》中写道:“《波列斯·戈登诺夫》是我译了林斯奇·可萨可夫的《金鸡》,及鲍罗廷的《伊哥尔王子》以后所译的第三本。据胡葵荪著的《歌剧概论》(戏剧小丛书)上说,这三本歌剧实是俄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所以我乘兴一口气把他们译出了。”

        我手头的这本《波列斯·戈登诺夫》是商务印书馆1951年4月的初版本,经过半个过世纪的时光沉淀,纸张早已发黄变脆,然而剧情依旧扣人心弦,读来饶有趣味。只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这三本王维克先生的译作,似乎早已被人遗忘,少有人提起,正如作为物理学家的王维克先生,还曾经是居里夫人的学生。

        王维克先生是江苏金坛冯庄村人,而这本《波列斯·戈登诺夫》歌剧正是他困居家乡期间翻译的。他生于1900年,1925年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并成了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名中国学生,1928年学成归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他的学生,并在他的栽培下成长为中国的一颗数学明星。晚年的王维克贫病交集,在家乡为商务印书馆做些翻译来维持生计。1952年王维克不幸身患胃癌,于当年4月与世长辞。

        王维克先生在《译后琐记》中还根据胡葵荪的《歌剧概论》介绍了剧作者谟索格斯奇(今通译为穆索尔斯基,1839—1881),他写道:“谟索格斯奇曾作过三部歌剧,而以《波列斯·戈登诺夫》为最有名,此剧演出后,俄国之民族派歌剧的旗帜更加鲜明了,就是在纽约和伦敦的舞台上,也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歌剧。”

        事实上,谟索格斯奇总共写了5部歌剧,但《波列斯·戈登诺夫》的确体现了他在歌剧创作上的最高成就。他对普希金的同名悲剧进行了有益的改编,将波列斯·戈登诺夫刻画成为一个阴谋的篡权者和施行暴政的独裁者。比如在序幕里,波列斯的继位虽是出于民众的恳求,而民众却是受着警察的逼迫而来。接着,作者描写了青年修道士格里哥利假冒已死的皇位继承人地米特里之名,逃到波兰并大显身手,甚至赢得了波兰公主玛丽娜的青睐。第二幕则展现了波列斯退朝回来,听闻地米特里未死,要来夺他的皇位,顿时大受刺激,感觉已被暗杀了的孩子亡灵重现,因恐惧而发疯。最后一幕,则以假地米特里的军队攻入莫斯科,修士比孟纳向波列斯描述了被暗杀的地米特里的坟墓上的奇迹,他终于在精神错乱中死去。

        在作曲家谟索格斯奇的笔下,沙皇波列斯不仅内心矛盾,而且是一个性格软弱、行为无常的暴君,完全站在与人民对立冲突的反面。而假地米特里与贵族们也是勾心斗角,连同他与玛丽娜的爱情也是充满了虚情假意、争权夺利。可以说,这是一部新型的历史歌剧,整个歌剧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而历史上的沙皇波列斯则是少见的一位有才能、行仁政的君主,他的素质可以说超过了他的前任费多尔一世的父亲伊凡四世。对于俄罗斯来说,伊凡四世的统治可谓奠定了作为一个欧亚强国的全部基础,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他对权力的欲望越发强烈,变得无比冷酷与专横,以致于被称为“恐怖的伊凡”。根据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霍斯金在《俄罗斯史》中的说法,这时他的统治以一种戏剧化,甚至是耸人听闻的形式显示了“权力的诅咒”。他是所有人中最应该意识到皇权继承问题所涉及的不断争斗和危险的人,但他却在一次盛怒之下,将太子打死了。伊凡太子曾经普受欢迎,他是在保护怀孕的妻子免受父亲的暴力虐待时被伊凡四世打死的。在伊凡大帝幸存的两个儿子里,地米特里因是其第七任妻子所生,教会不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剩下的长子费多尔则又心智愚钝且身体羸弱,从此埋下了后来的动乱。

        费多尔虽然无能,却也在位十四年之久,这期间主要靠摄政王波列斯·戈登诺夫的辅佐。费多尔死于1598年,因后继无人,留里克王朝遂告结束。在由教会牧主们召开的贵族会议上,人们推举波列斯为新的沙皇。他两次拒绝登基,并在上任后实行了改革,不仅巩固了俄罗斯在欧洲与中亚的国家地位,而且经济上也有了不断的改善。但是人们依然对他继承大位的合法性存在怀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伊凡四世的小儿子地米特里虽然在1591年即被驱逐出宫廷,流放到了乌格里奇,后来还是离奇地死去了。所有的怀疑者都将矛头指向了波列斯,认为正是他为了铲除费多尔的正式继承人而策划的一场谋杀。

        于是在1603年,一位年轻人自称为侥幸活了下来的地米特里王子,并且获得了反对派贵族的支持,尽管他们明知他是一个冒充者。他们在波兰国王的帮助下,越过边界,引发了莫斯科南部人民的暴动。在这场暴动中,波列斯因忧愤而去世。事实上,这位假地米特里很可能仅是一个曾经的小波雅尔贵族,就是后来成为修士的格里哥利。

        谟索格斯奇的歌剧描写的正是这段历史事件。他因深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思想的影响,其民主主义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并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即“强力集团”)中最激进的成员。他的父亲是庄园主,1861年沙皇政府被迫宣布废除农奴制后,他回到家乡,将祖传的土地和家产分给了农民。他的后半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靠替人钢琴伴奏、教书和当公务员糊口。他这后半生的困境,与作为译者的王维克非常相似。王维克的晚年也是在贫病中以翻译糊口,从法译本转译了这部曾在欧洲各国演出并大受欢迎的著名歌剧,并由商务印书馆于1951年出版了单行本。

        王维克先生著译颇丰,但除了《神曲》之外,均无再版。希望将来有心之人能够出版他的译著,包括《热力学原理》《日食和月食》《自然界印象记》等自然科学著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