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左”巴迪欧:请不要误解当下中国!
2015年,英国Polity出版社新推出法国左翼思想家巴迪欧(AlainBadio)和彼得·英格尔曼(PeterEngelmann)的对话录,名为《哲学与共产主义观念》,德文首版于2012年出版。谈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至今仍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中国似乎是这个世界上与“共产主义观念”联系最紧密的大国了。果然,从第54页开始,巴迪欧就纵论当下中国!当这位法国前卫哲人告诫对话者英格尔曼,你不能带着“一种资本主义”的有色眼镜来观世界之时,他自己却恰恰戴上了这副有色眼镜来看中国,从而把中国纳入了到了资本主义“发展逻辑”当中。他对中国的误解之深,读后令人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详见9版)
天生要写拉松书:大卫·拉格克兰斯著第四部《千禧》全球发行
瑞典推理小说家斯蒂格·拉松(StiegLarsson)突然去世十一年后,其超级畅销书《千禧》三部曲经著名捉刀手全新演绎,写出第四部《那杀不死我们的》(Detsomintedödaross),已在美国(9月1日)和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约四十个国家和地区(8月27日)同步上市。但是,在怎样处置拉松文学遗产的问题上,三部曲的第四部引发了相当强烈的争议。
(详见4版)
元化先生一生的三次反思
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在不间断的回顾、叩问、省悟中,力求实现理论认识的深化与精神的升华。尤其是在生命垂危之际道出的济世箴言、为后学所指示的努力方向,留下了的宝贵精神遗产。林其锬先生说得好:“他既具传统志士节操,又具现代优秀知识分子素质的特殊人格;……在学术上既能贯通古今,又能融汇中西,‘综核众理,发于独虑’成为当代杰出的思想家。”元化先生反思的特点是:执着求真求是,从自己投身谋求国家民族进步事业以来的切身体验出发,探究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得失成败的所以然,审视影响历史进程的社会思潮和理论主张,总结经验教训,探寻国家和人类生存发展之正途。先生一再反思的是那些影响近代知识人(尤其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学说和理论主张,辨识其正确、谬误之所在和思想根源。
(详见10版)
法学与数学的渊源关系
在当今世界,科学对结论精确性和严密性的追求,将数学作为一种思想资源汲引入其他科学,也将其他科学引导向数学。法学与数学之间存在照应相倚的渊源关系、曲径通幽的隐在事实;数学化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使得法学精致化,为解决一些全局性问题的洞见提供了用武之地。但我们也不能对这种方法论采取迷信的态度,夸大其作用。数学公理化的有效推论总是具有严格的前提限制,而且这种数学化带来的枯燥、晦涩也使得法学的人文特性损之又损,黯然失色。人文社会学科的思维方法毕竟与数学思维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数学思维的过度陶冶濡染反而可能造成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方面的劣势。无论如何,学术研究的竞争基于多样性,多种取径值得包容,很可能在逐步的完善磨砺之后锻造出新的莫邪干将。
(详见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