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仿佛是以星外视角,代拟先知忧虑着人类的命运。《在你说“喂”之前》恰似当今人们见面无话可说,沟通被通讯工具“物化”的疏离写照。
卡尔维诺,这个挑战读者想象力的作家,每部作品几乎都在探寻书写的极致可能。《在你说“喂”之前》收录了33篇作品,熔寓言、短篇及访谈体虚构于一炉,显示出作家主题风格的变幻万端,文体创新的锋芒锐意。
面对沉重绝望的时代语境,他既没有走向现实主义宏大的苦难叙事,也未像后现代主义者一样逃避、耽于一种“文之悦”的文本游戏。可以说,他是用想象介入现实,用艺术规训生活。卡尔维诺的力度正在于“新寓言”思维超时空体的智者态度与先知般的人类学关照。他在压抑中开出一朵荒绝怪谬的想象之花。
《黑绵羊》结构运思的完美使其成为寓言中的名篇。统治秩序运行的“发生学”、统治者的“窃”与“瞒”、贫富阶层的分化、国家机器的发明等系列问题化作一个关于“偷窃”社会的故事。它也完美演绎了一种卡夫卡式个体被国家机器运行消耗的哀伤,“老实正派人,曾经有的只是那么一位,他很快就死去了,死于饥饿”。
在精神风貌上,现实压抑、焦虑恐惧、怪诞狂乱与暴力反抗又成为作品最常见的情绪气质。《呼唤特蕾莎的男人》中,“丧失因果”的荒谬、狂乱盲目的冲动、无法沟通的压抑都释放在无济于事的呐喊中。而与《团结一心》一样,很少有人注意为何人们会从众加入“他们”,这也许正反思了法西斯战争狂热鼓动的魔力。
无休止的“重复”是作品焦虑恐惧氛围的营造要素。《敌人的眼睛》和《百无一用》表面探讨永远被他人凝视之困厄,实质更是阐释了萨特式“他人即地狱”的哲学命题。个体生存总在他人视域之中,不得自由的焦虑如影随形。但在立意上两篇又各有高致:前者隐喻战争伤痛造成的恐惧后遗症,对纳粹阴魂不散,随时复燃的“被迫害狂”焦虑。后者则为人类社会命运担忧,一种圣经传统下的“选民”意识对“社会总是依赖有能力与无能者的搭配模式”构成了挑战。
作品文本也如社会生活,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卡尔维诺的艺术抵抗一方面是沉默的“延迟”消解。《迷失的军团》和《图书馆里的将军》完全可以对接阅读。“军官”在市民生活中不合时宜,在书的世界中有限渺小。战争不是消逝在城市的迷宫中,就是湮没于图书馆“无限”延展的时空里。另一面则是逼仄的“暴力”摧毁。《谁愿意》以极简的冷硬风格说明极权政治的荒谬,当人们连做驯顺“奴隶”的资格也被剥夺时,只会暴力颠覆。然而,极权铭刻在人身上的烙印却无法移除。《砍头》或许是对独裁的一大冷嘲反讽。民众设计了一种针对统治阶级自裁的生死代谢制度。掌握权力与被砍头是一对权利义务,它戏谑了权力的空洞虚弱,怪诞与哀伤扭曲的结合着。
卡尔维诺仿佛是以星外视角,代拟先知忧虑着人类的命运。《在你说“喂”之前》恰似当今人们见面无话可说,沟通被通讯工具“物化”的疏离写照。《汽油泵》的妙处则是把快速加油过程和远古油气的缓慢演化交织起来,这种“时间差”宣告了现代社会基石的脆弱无力。
相较其他作品,《可恶房子的失火》显得与众不同,其构思带着洛可可式的繁复与诡谲,彰显着作家艺术突围的雄心。它远不仅是“罗生门”式叙事视角的可能性探索,而是更带有“元虚构”的强烈色彩。即使把它视为“自动化写作”的观念范本也无不可。这篇外表形态上的侦探小说可谓是作家的“炫技”之作,它颠覆了小说线形封闭的结构,大胆采用“回改”与“复写”的策略,完成了叙事基本单元的排列组合,小说艺术的“数理实验”。
寓言成为卡尔维诺文本释放压抑,艺术反抗暴力的最佳利器。从而,它也不仅作为“文体”的形式,更成为一种隐喻的“思维”。不封闭具体时空存在,不描述人物实在形象,而是探寻人类普遍的生存意义。作者寓言体的妙处全在于超时空的形而上追求与现实政治影射的函数关系上,虚到极处正是实到极时。这部短篇作品既是哲学的,又是政治的,因为现实批判与生存哲学总是同构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