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中的地图

    霍志玲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8月12日   14 版)
    《小学社会课本》内页“怎样认识方向”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演变之规律,功在当下,利泽久远。

        1923年,随着《新学制课程纲要》的颁布,社会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中国诞生。自诞生后,几经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承载着历史、地理内容,而地图是这些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图在民国小学社会中的重要不仅得益于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得益于教科书编者对课程标准思想的贯彻。

        学习循序渐进

        总体而言,初小社会教科书中的地图数量较少,密度较低。而高小社会教科书中的地图则相对较多,密度较高。从所整理的教科书来看,初小一至二年级大多不设地图,即从三年级正式开始地图的学习,但也有更晚的。但关于地图的启蒙学习,《小学社会课本》则安排得更早。第一册教科书专门设置了“怎样认识方向”一课,并明确给出“东南西北”指向标,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辨识方向,但这无疑为后面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打下了基础。

        教科书中的地图设置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虽开始学习地图的时间有早有晚,但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部分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已经开始了从关于地图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地图作为工具的应用的尝试。以《复兴社会教科书》为例,其地图学习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专门设置了关于地图知识的学习,二是从生活中辨识方向过渡到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在“怎样辨别东南西北”一课中,一幅早晨太阳升起的情景画,配合文字“早上,爸爸指着太阳,对我说:‘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紧接着的一课是“我来画本乡的地图”,以一幅用文字标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中华民国轮廓图为例,正文“地图上的方向: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右面是东,左面是西。请你把本乡的地图,画出来给大家看。”虽然关于地图要素的学习,不如今天系统化,但解决了地图学习中的最大难点,即关于方向的判别。《小学社会课本》第五册“我国的地势和河流”一课中,专门设置了“地图的用处”小标题,解析了地图符号的意义,“地图上的各种记号,表示地面上的各种形状;我们学习地理,必先明白地图的看法。”这也是对地图知识与用法的铺垫。

        初小阶段的地图信息要素相对简单,随着年级的增高,地图上的要素会增加,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因此,在初小阶段,多数教科书会选择把山脉与河流两个要素分图呈现,山脉图上只有山脉要素,河流地图上只有河流要素。单要素的地图设计,降低了阅读难度,适合低年段学生的阅读。

        教育内容蕴含地图中

        综览民国时期的小学社会教科书,不难发现国家认同、国耻教育和民族复兴等内容构成了小学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

        “国家认同”是社会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都设置了关于当前疆域现状和疆域演化的地图,学生通过地图空间,会感受到自己属于某个特殊的疆域,进而对这块特定的疆域空间产生情感。此外,一个国家重要山脉、河流和国土的情况,是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概况的必要条件。这既是认识国家的需要,更是国家认同意识的来源。所以,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都配有中国山脉图、中国河流图、运河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辽阔的疆域、壮美的山河和伟大的工程等,这些事物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提到这个事物,自然会联系到它们所在的国家;提到这个国家,也自然会想起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围绕这些象征性事物,一种普遍的国家归属感得以产生并维系。

        “国耻教育”是社会科的重要内容。民国社会十分重视国耻教育,1928年,在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获得通过的《中小学应特别注意国耻教材以唤起民族观念案》指出:“我国迭受外侮,民气日弱,欲强国保种,须唤起国民同仇敌忾。”与此同时,当时的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国耻教育,不仅在三、四年级历史部分有“国耻教育痛史的讲述研究”,而且在地理部分也有“国耻纪念地、如割让地、租借地、租界并不平等条约等大概情形的设计研究。”在五、六年级,关于国耻方面的内容还有重复出现。教科书中的国耻地图,即是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对国耻教育的重视,以便学生从小养成爱国心,培养其民族意识。在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中,经常可以见到租借割让图、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丧失地的地图、东三省地图等。为了实现正义的、理性的反侵略教育,教科书需要呈现与国耻史相关的多角度信息。因此,教科书中的国耻教育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综合性较强,对内对外亦如此。对内,以国耻地为例,教科书不仅阐释了其“地”,以解析了其“时”的历程。不仅强调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屈辱,还突出其在地理空间的特征,地理位置、经济、交通等方面说明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唤起学生洗雪国耻恢复领土的情感。对外,以侵略实施国日本为例。《复兴社会教科书》详细地介绍了日本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日本自强的历程,最后才是日本对其他国家及中国的侵略。不仅让学生了解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还要理性地认识对方。

        强调实业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清末民初,铁路交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得国人对本国的交通非常重视。浏览民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地图,除体现纯自然要素的地图外,其他综合性区域地图,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附带着一个共同的区域信息——铁路,如城市图、地区图等,把区域铁路的建设情况作为区域的基本信息呈现。不仅如此,很多教科书还配有专题性的中国铁路图,设课文介绍我国的铁路建设,不仅初小教科书有,且高小教科书也有。除铁路外,其他方面的交通状况也是社会科的重要内容,如中国的内河航线、外航线和航空线图等,也常见诸于民国小学社会各版本教科书中。此外,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还高度关注了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并以地图的方式呈现这一规划的具体的情况。像中国海港系统计划图、改良广州河汊计划图、实业计划中东方大港图、中国实业计划海港系统图、实业计划铁路系统图等,都出现在当时的社会教科书中。教科书以港口、河道、铁路建设计划为例,说明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与途径。

        全球观逐渐开放而理性

        概览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不难发现蕴藏在教科书中逐渐开放而理性的全球观。

        首先,小学社会教科书描述的全球概况从模糊走向清晰。教科书大多用东、西两半球图来呈现世界,特别是大洲大洋的分布。有些教科书地图上标注五大洲五大洋,也有的标注六大洲和五大洋,即把南北美洲统称为美洲,而有些教科书则标注七大洲和三大洋,还有标注七大洲四大洋。

        其次,社会教科书非常重视中国的国际位置。中国在世界的位置,既包含着地理空间上的物理位置,也包括政治范畴的政治地位。这两个方面,教科书都予以重视。对于中国在地理空间上的物理位置,教科书大多通过“中国在亚洲的位置图”“中国的四周图”等直接表现出来。而其政治地位,则难以用地图的方式直接呈现。不过,沿着“欧战地图”的线索,不难发现政治地位的相关内容。欧洲大战是当时社会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以《新小学教科书社会课本》为例,教科书不仅阐释欧洲大战的过程,更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对于欧战有何功绩?”中国加入国际联盟,是民国时期中国加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组织的重要初始阶段,对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教学要求“明白我国在现代国际间的地位。使儿童明白我国在现代国际间的地位,并使知国民的亟宜自己振作奋发。”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试图改变以往的消极抵抗策略,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期望通过自身的强大来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再次,对世界强国的关注。民国小学社会教科书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时的世界强国,尤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五国为最,有的教科书也会关注俄罗斯和德国。《小学社会课本》专设一课“五大强国的现势”,讲述五大强国的发展状况。《复兴社会教科书》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和俄罗斯7个世界强国的位置标注在世界地图上,《新课程标准适用小学社会课本》在讲述完世界5大强国后,要求学生“摹画地图,把五国的本国地点画出来。”

        最后,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积极联系的诉求。教科书通过“西洋人到东方来的途径”“环游世界图”“东西洋的交通”,呈现当时并不发达的中国对外陆上和海上交通,从而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不仅如此,也重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交通联系状况。如让学生阅读“中国四周图”,在找出中国邻国的同时,说明中国和这些国家间的交通情况。总之,教科书所呈现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国家,而是一个不仅在历史上就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有着各种联系的国家,而且这种联系在当时正不断加强。

        (本文作者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编辑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