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提倡阅读,需提高出版物质量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8月12日   08 版)

        当前提倡全民阅读,无疑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一本书,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这点我有深切体会。1960年代在外文书店买了几本特价书,64开本,每册5分钱,其中一本为《杜米埃》,而我根本不知这是何许人。回家读了方知他是法国画家。“文革”后百废待兴,我争取到一个关于外国艺术家的书稿选题。列入该选题的艺术家名单恰有杜米埃。撰写书稿需搜集大量资料,那本《杜米埃》就成为参考书之一。写作过程中,我顺便将《杜米埃》的精彩部分编译成一篇短文投往杂志,1979年刊出,成了我的处女作。而撰写的外国艺术家的书于1981年问世,让我一发不可收。一本5分钱的小书催生了我的处女作,从而走上写作道路。由此感悟到,书籍——哪怕一本很不起眼的书,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提倡阅读,出版单位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精心打造,多出好书。而当前图书市场林林总总,充斥着各类文化快餐,经常见到一些错误百出的读物。

        我曾网购一本介绍外国画家及其作品的书——《城域外的呐喊》,中国作者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翻开书还没细读,就从关于法国画家米勒那章发现了问题: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在同一页里分别被写成《拾穗者》《拾穗》和《拾麦穗》。翻阅全章,忽而《拾穗者》,忽而《拾穗》或《拾麦穗》,真是五花八门。根据原文,译为《拾穗者》最恰当,《拾穗》或《拾麦穗》变成了动词,不准确。但不管怎样,起码应统一啊!

        我把书中问题告诉了一位画家朋友,对方并不惊奇:“可能有些材料是从网上直接复制的,粘贴后也没看,所以就五花八门啦!”此刻我才明白自己多么少见多怪,原来书是这样“做”出来的!同时为那位作者羞愧——书稿完成后连通读一遍、统一一下都没有做。责任编辑居然也没发现这些问题。由此反映出作者、编辑的工作是何等草率,心态又是何等浮躁!

        朋友认为这种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说自己买了本新出版的《西方名家色彩大范本》,中国作者编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令人称奇的是在介绍莫奈的篇章里,竟将莫奈的四幅画署名为马奈。他感叹道:这本书诞生于文化发达的大上海,而且是个专业美术出版社,版权页署着责任编辑一人,图片整理二人,技术编辑一人。一大群美术编辑,居然全都分不清“马奈”和“莫奈”!有报纸将“马奈”写成“马勒”(奥地利作曲家),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另外,还想谈谈出版物形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当代人生活节奏快,每天阅读量大,近年网络的普及,小学生和青年人的近视率直线上升,中老年人的眼病也十分普遍。因此保护民众的视力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可是许多书报杂志字体过小,油墨太浅,让人读着非常吃力。有些书,由于装帧设计追求时尚,影响了阅读。我遇到不止一本这样的书,设计得花里胡哨,书里正文用了许多彩纸,有的是深底白字,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面对这种书不禁感叹:内容很好,但读起来实在太累。

        报刊书籍不是供人阅读的吗?而那些出版单位却忽略了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让它成为装饰品。

        正因为如此,凡自己需要的书或文章只要网上有,我就下载,放大字体,读得轻松自如。我想,纸质书刊让读者视力疲劳这一缺陷,必然会成为与电子书竞争的一个劣势。

        提倡全民阅读,首先需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包括内容及形式。天津市南开区龙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