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老家

    黄朴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15日   20 版)

        一新兄是我在杭州大学历史系本科读书期间的同学,虽说这已经是30余年前的往事,但是四年同屋的朝夕相处日子,依然是那么的清晰,令人难以忘怀,浮想联翩。

        那个时候的一新兄,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在我的印象里,当时的他,从不在乎考试分数的多寡,更不热衷关心“义和团运动的意义”,而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做有意思的事情。或胡乱翻阅很少有人注意的书籍,或俯伏在床上写小说与随笔。总之,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循规蹈矩”的“模范生”影子,而只有顺乎自然、独树一帜的书生本色。一句话,30多年前,一新兄就有了道家“全真葆性,不以物累形”的范儿,超越了名利的羁绊,进入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投手举足,尽见潇洒,说话做事,悉为淡定。而这种风范气韵,多少人修炼数十年也未必能够臻至。

        可见在一新兄的身上,慧根与善质是与生并来的,这一点,最让我十万分的佩服,尤其当自己遇事动辄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做事投鼠忌器、优柔寡断之时,我终不免想到一新兄,希望自己也能有他的一分洒脱、一分豁达,当然,性格即命运,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可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新兄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亦可于此略见一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为之”。大学毕业后,一新兄到了文物部门工作,在实践的第一线为传承与弘扬中华古代文化做自己的那一份贡献。历时数十个寒暑,其成绩无需我这个外行人来赘述。我特别感到振奋和鼓舞的是,他在做好繁忙日常工作的同时,能够保留住自己与生俱来的研究与写作的热情,兴之所至,写些新义迭出、异彩纷呈的隽永文字,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更为丰富。而最近与赵婧合作完成并行将出版面世的《婺州的老村老房》,就是这方面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学研究所热衷的是宏大叙事模式,动辄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期许,汲汲于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执着于探索历史演进的规律。这有它正确的一面,但也明显存在着一定的缺憾。最大的缺憾之一,是使得我们的历史著述几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头讲章,只是宏观的政治史嬗递之模糊图像,而缺乏了历史细节的丰富与历史气韵的生动。所以,一般人难以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和参与感,历史学的研究之路越走越狭窄,成为纯粹的文化“小众”之自娱自乐。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来形容,这就是“一个人的精彩”了。

        近些年的情况,似有所好转,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观念的引进与借鉴,使更多的历史学工作者渐渐改变自己的话语体系与研究范式,更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再现,致力于呈示历史本身的生动性与具体化。这也是社会史研究越来越变得热门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削足适履、生搬硬套、矫枉过正的弊端,历史的整体性或遭受支离破碎的化解,历史的启迪性或遇上有意无意的抹煞。在这种状态下,尤其需要有严肃而生动的社会史研究实践来加以改观或补救。一新兄在主观上或许并没有这种动机,但是,他的这部新作,在客观上却很好地发挥了这个作用,起到了这个效果。为村落史、社会史、风俗史乃至家族史的写作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范例。

        一新兄的新作,围绕着“老家”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老家的景物、老家的风俗、老家的故事、老家的历史,均予以充满感情的描绘,予以富有生命的重现。这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文化的寻根。家乡是人们生命的源头,是人们精神的港湾,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不管你走得多远?也不管你有怎样的成功?你总是会时不时地回望你灵魂的皈依之所,梦萦于斯,心归于斯。西楚霸王项羽拒绝他人的劝说,未据关中而回归彭城,他的理由很简单:“富贵而不还故乡,如衣锦绣而夜行”,你可以笑他幼稚,但不能不欣赏他的纯真,因为项羽懂得“老家”在他生命中的意义。

        一新兄当然不是项羽,可他的心是与古人相通的,也把“老家”看作是自己生活中的最重要一部分,看作是最值得留恋与记忆的美好对象。为此,他才怀着深厚的寻根意识,不遗余力将自己“老家”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愉悦,分享自己的感悟!

        显而易见,一新兄的这部作品,让我们重新回归到过去的生活,走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的深处。历史的意义,归根结底,是要帮助我们弄明白“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的终极意义。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便捷,变得更为富裕,变得更为体面。但是,我们也忧虑地发现,现代文明并非绝对优越,它在让我们享受种种物质上好处的同时,也往往使得我们迷失精神上的自我,换言之,我们的生理空间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可我们的心理空间却是越来越疏远。人情味日趋淡薄,功利心日益膨大。人们本来应该拥有的是非之心、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正渐行渐远,丧失殆尽。

        所以,人们在仰头前行的时候,更有必要回首寻觅。找回自己失去的以往,找回自己错过的风景。“慢慢走,欣赏路边的风景”,固然重要;“回头看,带上往昔的梦幻”,同样迫切。一新兄的新著,就是一部教人们“回头看”的好书,它告诉人们,生活不是单调的,回顾历史,认知历史、感恩历史,也是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历史也不是虚幻的,它就活在“老家”的深深宅院里、潺潺溪流中,活在你我所有人的魂牵梦萦之记忆深处。

        《婺州的老村老房》,赵一新、赵婧著,团结出版社 2014年12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