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看懂数字背后的故事

    郝小楠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24日   16 版)
    《看懂中国GDP》,宋旭光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定价:48.00元

        即使在中国这样经济学知识不十分普及的国家,GDP也是老少皆知的热门词汇。我们都知道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可是要问GDP具体是怎么来的,很多经济学家也未必说得清楚。虽然我们对数字有着天生的好感和信任,但是GDP却不同于一般的数字概念。首先它是一个宏观指标。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人数,计算一个班级的人数和统计一国的人口有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可以做到非常精确,后者却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误差,而GDP显然又比人口指标复杂得多,所以即使是同一机构计算同一时期内同一地域范围的GDP数据,用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也会大不相同。

     

        所以说,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经济地位,就不能只看公布出来的GDP数字(不管发布机构有多权威),还要能看懂数字背后的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宋旭光教授及其团队所著的《看懂中国GDP》一书可能会在此方面有所帮助,书中不仅对GDP这一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指标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解剖”,并且澄清了很多原本似是而非的误解,回答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疑问。

     

        这本书的写作初衷就是针对之前世界银行新发布的国际比较项目研究成果,作者团队作为统计学者的直觉和职责促使他们深入到GDP这一核心指标的背后,从核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国际比较等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书中首先探讨的就是大家最关注的国际比较,或者说世界排名问题。

     

        要进行GDP的国际比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各国各自统计出来的GDP乘上一个汇率,折算到一个相同的货币上”(第6页),然后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叫“汇率法”;前文提到的排名是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这种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比较的基础货币,通过各国商品和服务之间的相对价格计算出来一个购买力折算因子,然后拿这个折算因子去除各国以本币为单位统计出来的名义GDP”(第47页)。也就是说,排名中的GDP数据都是以各国以本币统计的GDP为基础,乘上一个折算因子得出的,只是折算因子一个是汇率,一个是购买力平价。那么,这两者的差距有多大呢?

     

        以世界银行的排名榜为例,在2013年,以汇率法计算的中国GDP为92403亿美元,只占美国的55%;而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GDP为161577亿美元,与美国基本相当,两者相差近一倍!对于这种现象直观的理解应该是汇率法有所低估,而购买力平价法有所高估,真实值应该取二者之间的某个值。而在实践中二者各有应用,自然有其原因。书中详细介绍了汇率法存在的种种问题,其中最令人有切身体会的可能是第三点,“并非所有产品都进入国际贸易”(第49页)。非贸易品最常用的例子是理发服务,我们知道美国的用人成本高,理一次发加上小费可能要20美元,在中国同样的服务可能只要30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下来也就是5美元左右,两者相差4倍,但显然创造的价值没有这么大差别。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这种价格差异就会被抹平,然而就此得出二者等价的观点仍然是危险的,因为即使两名理发师手艺相当,理发店的环境、洗发水的质量等都影响着此次服务的价值。如果将理发服务换成更复杂的商品,就更难以进行比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或特色商品,比如德国汽车、法国红酒、日本电器,产品质量比别国高,价格高些也是理所当然。极端情形还有一种商品只为一国独有或占绝对数量的情况,比如中国的稀土资源。在各国商品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进行价格比较的商品“篮子”,这其中就大有学问。

     

        书中用相当篇幅对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两种GDP比较方法的理论背景、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优劣势和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讨论。从中不难看出,两种方法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在面对各种排名榜时一定要慎听慎信,不可拿来就用。书中同时还给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但是可以看到,这些改进都是围绕折算因子做文章,而各国以本币统计的GDP是作为基础数据给定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机构能够越俎代庖去统计某个国家的数据”(第46页),那么,各国的GDP数据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

     

        翻开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第一讲几乎都是关于宏观经济指标的介绍,而介绍的第一个指标就是GDP。很多人应该还记得,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原理非常简单,然而落实到实际的统计核算工作中则要困难得多了。以中国的GDP统计为例,书中简要回顾了中国GDP统计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到统计工作是在不断的补充和调整中逐渐完善,但仍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就是地区GDP总和大于全国GDP这一现象。看到这一结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由地方GDP竞赛引发的扭曲激励,这只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来说,正是统计技术和核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数据结果的不完善。此外,从“服务业数据的困惑”一章也能看到,我国的服务业统计也是相对落后的。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未来改进统计方法、提高数据质量指明了方向,也让大众在阅读统计数据时能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态度。

     

        现在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各国统计部门给出的数据还是从国际机构发布的调整后的比较结果来看,GDP都是不完美的,需要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么假设随着统计方法日臻完善,统计数据已经无限接近于真实的数字,我们是否就要把GDP奉为旗帜了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首先,GDP是一个总量,在进行国际比较时,我们把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更关注的是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不用GDP数据我们也能直观地感受到,以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来衡量,想超越美国,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

     

        其次,GDP是一个流量概念,代表了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与之相对应的存量概念则是国民财富,中国的GDP排名虽然已经世界领先,但毕竟高速增长只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家底尚还羞涩。中国的GDP质量一直饱受争议,相对发达国家来说,GDP带来的财富增量也要大打折扣,这也是GDP数字无法告知我们的实情。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究竟怎样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超级大国?很简单,有一个指标叫“综合国力”。在当前的“新常态”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调整心态从数量崇拜向质量追求转变的关键时机,要打破“GDP至上”观念,重新认识GDP,了解GDP,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