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00后朱夏妮“樊笼里的青春”

    渠魁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24日   07 版)

        00后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00后的朱夏妮非常干脆地说出天空的颜色:蓝色。表达的并非忧郁,而是她最美的青春。

     

        朱夏妮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天才少年,她的眼睛一边关注着这个世界的美丽,一边把目光投向世界的畸形、腐烂和苦难。在《初二七班》中收有一首《世界》:“湖水破碎后/瞬间消失/天还是蓝的/地流着罪恶的血/世界已经腐烂。”这样极具张力的诗句怎么看也不像一个14岁天才花季女孩写下的句子。她敏感的内心目睹了周遭太多的糟糕,正因为对蓝天的向往,就像在她的“蓝湖”赛里木湖畔,如何能容忍玷污银白沙砾的污秽。

     

        2014年夏天,朱夏妮重返她度过童年时光的乌鲁木齐,眼前的画面让她惊异:“穿着治安服的维族人 挥着警棒/翘着腿坐在汽车站旁/和一个头上带着粉色纱巾的妇女/大声说笑吐痰//一个眼睛很黑很深的男孩/躺在婴儿车里/很新的装甲车 深绿色和白色的漆/被黑铁网围着/戴着绿钢盔的武警 驼背/背着快掉下来的枪/盯着手里的手机屏幕/把手伸进头盔擦了擦汗……”朱夏妮“迷路了,找不到家乡的方向”,她的精神故乡这一次并没有出现关于蓝的印象,不管是天空,还是呼吸,还是拖鞋,或者其他,取而代之的是扎眼的黑色铁网、绿钢盔还有一个眼睛很黑很深的男孩。虽不愿意比较,但这样的诗词,如何不让人联想到萨义德笔下的巴勒斯坦,饱尝艰辛的巴勒斯坦人在最后的天空之后将往何处去?朱夏妮的笔尖下竟缓缓流淌出苦难的悲歌,这个14岁的天才女孩,以她的诗承担了一个民族的痛苦。

     

        朱夏妮是一个既拥有孩子心理也拥有成人视角的女孩。比如读初中后的她对比小学时的排球训练:“放学后,主人公周雨歌和她小学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奔向操场,从器材室里搬出两根很长的铁做的排球网的杆子,插到操场上的两个洞里,挂上网。她们往往会笑得坐到地上,她们也会笑得流眼泪。那些夏天,天总是很蓝。她不知道她爱上的是排球还是那些日子。”这些描写,扑面而来的是记忆中的青春的热烈、躁动。中学的排球训练规范性强,目的性也更强,排球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竞技项目和升学工具,她找不到当初训练的感觉。不过周雨歌还是坚持排球训练,在她成为高年级的学生之后她拒绝了很多训练场上的“规则”:把低年级当做佣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她不想把曾经倒在自己身上的污水再倒在她们身上。”初三的时候,周雨歌将不像其他学生为中考而奋斗,父母决定送她到美国读高中,但是她得为提高英语而努力着。只是老师已经把她划入不中考的行列,班主任还让她不要再回学校影响其他需要中考的学生。偶尔回到熟悉的学校后,小伙伴已经省略到用“嘿”来问候彼此,再没有往日的热情。

     

        这些都是朱夏妮在课间偷偷写下关于成长的一些事情,这个14岁天才女孩的文字似乎拥有卡夫卡式的冰冷手术刀,赤裸裸的冰冷的叙述比任何对人性、青春、教育的质问都更显张力。而且在她的身上,有着难能可贵的反思。我想,相对于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事,这一定是更为真实的青春吧,这样的小说也超出了“止渴”的作用,这也是朱夏妮作为写作者最为可贵的天性使然吧。

     

        “防盗网外面的天是深蓝色,偏灰。云是灰色的,几丝,飘得很快。”在学习压力日渐加大的情况下,朱夏妮在小说中这样记下00后的蓝天——“樊笼里的青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