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磨好一部大书,除作者队伍的组建是重中之重外,还需制定一套完备的体例保障整理、编纂、编辑、核校等规范运作;组建一支队伍保障审、编、校、印等环节高质完成。

    “磨”好一部大书:《严复全集》编辑手记

    汤源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06日   06 版)

        做一本好书,是每一个图书编辑梦寐以求的事;如何做出一本好书,各人有各人的高招。我只有一个笨办法:套用“好事多磨”这句话,那就是“好书多磨”。在策划编辑《严复全集》期间,为了“磨”好这套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十几位领导、编辑前后用了近六年的时间陪同作者进行细致的打磨、雕琢。时间花了不少,精力投入很多,过程也十分曲折,但在起伏波折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操作大书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好编辑,从中获得了经验是:“磨”书要做好“三个一”。

        做好书的初心

        严复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海军元老。他知识渊博,译著颇丰,其学术思想著作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内并未对严复著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从清末到如今,出版过一些严复的作品,因限于历史条件,以往编纂出版的严复作品或只单册出版,或只单类出版,未能求全其所著所述。

        动手整理之初,我们了解到,严复留存至今的著述包含了翻译、讲义、训诂、政文、序跋、诗词、信札、日记、账册、评点、批稿等种类,形式多样,品目繁多,留存多,散佚的也多。因此,力求找全严复作品,全面反映严复主要思想与生平交游,是我们整理出版这套书的主要宗旨。在得到多方的支持与帮助下,《严复全集》才有了如下的亮点:翻译著作部分,全集收入了《天演论》等八大译著和八大译著外之译著,其中《天演论》共收入了6个不同版本,根据该卷点校者马勇先生原话:“按照一般全集编辑体例,像严译《天演论》应该选择一个善本为底本,将其他版次的修改、补充等不同信息汇聚在校注中。然而鉴于严译《天演论》版本变动太大……为方便读者,将严译《天演论》中几个具备代表性的重要版本:手稿本、《天演论悬疏》、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本、味经售书处本、吴京卿节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本收录于全集。”我们如此不避麻烦的目的,就是想提供给读者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和阅读感受。

        为此,我们尽最大努力搜找原始文献进行核对。特别是在寻找“味经售书处本”这事上,真让我们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们知道它收存于哪里,品相如何,但却一直无法取得收藏方的借阅许可。我们的电话邮件联系,他们一概拒绝。正当我们愁云不散准备放弃努力的时候,全集主编之一的方宝川教授得知情况,运用自己担任多年图书馆馆长的优势,一番纵横捭阖后,陕西省图书馆终于为我们提供了《天演论》味经本原始版本全书的精美扫描件。为了读者而愿尝尽一切苦头后的欣慰,尽在不言中。

        不惧烦难,调动资源

        当今社会,已不可能用行政命令来完成各种大型的出版活动了,各种据有稀有资源以自珍的行为,让我们在整理严复材料时,常常遇阻难办,因此,对某些严复作品,我们准备放弃收入集中。可是,抓紧编纂《严复全集》,使严复的译著尽快得到妥善保存和利用,不致形成更多亡佚毁灭,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这代出版人的责任。

        2013年2月7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刊发了一篇《新发现严复手批“编订名词馆”一部原稿本》,作者黄兴涛教授披露,发现严复在一百年前主持清末学部编订名词馆时留下的一部珍贵的原本。这是《严复集》的编者憾其不知下落而扼腕叹息不已的佚文。看到消息时,我们的组稿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为了让此新的发现能及时收入全集中,我们于第一时间协商说服了黄兴涛教授,成功地把这份珍贵的材料收进全集中来,以《手批〈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的书名飨读者一阅,还特地用影印与整理相结合的办法,把原件、整理稿、注释同时奉献给读者。

        2014年年初,编辑工作进入收关阶段。机缘巧合,我们见到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先生,他得知《严复全集》即将面世,忆起其先师俞元桂先生因家藏有别人转赠的原严复藏并写有多条题跋的明朝拓本《旧拓麓山寺碑》,而写了一篇《严复〈旧拓麓山寺碑〉题跋》进行分析。为了获取尽量多的原始材料以完成核检校对,让全集的内容更准确权威,我们争取到汪先生的支持,让他从诸多尘封资料中翻找出该篇文章并复印寄给我们。结果,我们发现,此部分的整理者提供的材料原来依据的是《〈严复集〉补编》,而此篇的整理者则又根据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的《严复与中国近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整理的,原始整理者根本就没看过此份材料,所以连题目都错成了《〈麾山寺碑〉题跋》,正文还出现好多错、漏、缺、衍的情况。后来,经过我们几番协调、联络,一篇纠往完整的严复题跋作品终于被我们修改一新,收入《严复全集》之中。

        组建队伍,完备体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好一部大书,除作者队伍的组建是重中之重外,还需制定一套完备的体例保障整理、编纂、编辑、核校等规范运作;组建一支队伍保障审、编、校、印等环节高质完成。如果用盖一栋大楼来比喻出版一部图书的话,那么作者队伍就是一支建筑施工队,负责搭建整体框架与砌筑;编纂整理体例犹如一份蓝图,负责规范施工方向与目标;编辑审查等体例则像是一份高楼的监督方案、装修方案,楼的质量、修饰要求由其整体来掌控;编辑、校对、印装管理人员则是监理部门兼装修施工队了,承担着高楼的建筑规范审查与高楼的美化工作。鉴于《严复全集》是严复所有著作的大结集,全新编排,种类齐全,因此,它需要各种各样的体例,且这些体例又必须有总体目标:《严复全集》必须在编前、编中和编后各环节做到“齐”“清”“定”。

        编前环节:策划编辑在作者开始编纂时,就必须介入进去。首先是参与全书《编例》的确定,这个作者用的体例,可以规定全集在全面反映作者著述、著述的编排顺序、点校底本使用、文字规范、原底本错字修改程度、评点部分的字体区别等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且越细越好。它的出台,让编纂者有了标杆式的参照体系,可以以此衡量曲直。最为别致的是所录各书前面设置的“点校说明”,它的内容是:简单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所据底本、参校本、字体编排区别等等,是全集大体例下的独立小体例。它解决了全集体例无法涵盖各书所录的不同类型作品的不足,让读者通过“点校说明”对该分册的整体情况有总体了解与印象。

        编中环节:我们出台了包括“编辑体例”“内文编排顺序及要求”“正文繁体字注意字表”“正老宋体字与新宋体字注意字表”等等涉及审查规范、编辑规范、加工规范方面的体例共十几个。这些体例采取随时发现、随时以“续例”制定的方式,及时下发给各分册编辑参考借鉴。它的好处,就是从方方面面去做好全集内容上的正规化、完善化、严谨化。

        在编后环节中,我们出台了“主责编最后审查统一签付规定”“印装顺序统一要求”两个规定。前者在于防范各册责任编辑因各自操作而导致出现版式、字体字号、装订顺序等方面的不统一,最后由主责编一个人来把关,即可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后者在于为印刷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图书下厂印刷的各项要求,防范在内容编辑加工处理环节与印刷装订环节交接时可能出现的纰漏,把好编辑环节的最后一道关。

        总之,磨好一套大书,做好一部精品,应秉持一颗虔诚的心,坚守文化人的那一份执着,制定好一套适合的体例,不嫌繁琐,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精彩的内容用最诚挚的感情做好,做透。如此,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之于天下,承之于后世。(本文作者为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助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