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孙方友的《陈州笔记》

    杨晓敏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15日   03 版)

        孙方友先生去世以后,我曾经发过一条纪念他的微博,其中提到三个关键词:一说“孙方友是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是指他的小小说写得好;二说“孙方友是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说他在小小说创作上坚持得时间长;三说“孙方友是小小说文体的忠诚实践者”,是说孙方友是一个以小小说创作为主的写作者。写得好,写得久,也写得有成就,所以坊间说孙方友是“小小说大王”,应是实至名归。

        在2003年,小小说领域设立了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这个奖项为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竖立起一个质量标高,包括倡导与规范小小说文体的引领、示范性作用。第一届评选的时间跨度从1982年至2002年,20年间共评出了10个人获奖,方友高票当选,获奖者还有王蒙、冯骥才、林斤澜、许行等,评委对方友的评审理由是这样的:孙方友的新笔记小小说的串缀成“陈州系列”,在当代文坛自成一家,亦庄亦谐,厚重深邃,影响深远。孙方友小小说的“翻三番”理论,能连续把读者带入阅读奇效的叙事手法,是典型的“孙氏风格”,应该说是对叙事文学的一个贡献。孙方友的笔记传奇,情节一波三折,尺幅之内高潮迭起,给人以强烈刺激的快感。孙方友是当代小小说领域重要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笔记体小小说之王”。方友自觉地构筑着一座地域性的文学艺术殿堂,把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典型,请进人物画廊。孙方友的传奇,吸收了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叙述从容,描写简洁。后来在2011年的“中国郑州·第四届小小说节”,方友又被授予“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在2015年3月28日的《陈州笔记》研讨会上,有专家说孙方友是被评论界低估的作家,其实对作家与作品,历来就有两个互补的或弥合的评价体系共同存在着,一是我们常说的体制内或曰主流,二是民间或曰文化读写市场。事实上当下的一些文学评判机制在指导或引领文化读写市场方面是乏力的。而孙方友在老百姓的读写中影响很大,这个体系就是庞大的读者群,社会各界读者一直对方友的作品情有独钟,有着追星一样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作家孙方友并没有被低估、被冷落和被边缘化。方友去世一年多,能够连续召开三次作品研讨会,可见正在被重视起来,因为一个优秀作家和有价值的作品是不会被轻易忘记的。

        笔记体是国粹,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从《诗经》、楚辞以后,叙事文学发轫并开始兴盛,也可以说从《搜神记》《世说新语》、唐宋笔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一路走来,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两大写法。其实《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也可以看作是豪华版的笔记体。所以,笔记体作为一个文学传统或者流派,是源远流长的。方友的创作当下被一些专家称为“新笔记体”写法,《陈州笔记》洋洋洒洒数百篇,数质兼俱,一时蔚为大观,本身就是对这种文学传统的极好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任何一个伟大作家乃至不朽作品,只有附丽于某种文体才能彰显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意义。屈原、司马迁、李白、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鲁迅等,莫不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就是把方友的几百篇小小说作品作为一个时代文体来看待,可能对方友的这种坚守与创作会有另一种新的认识。小小说作为一个近三十多年才兴盛繁荣的时代文体,有庞大的写作者和两代以上的热心读者,有数以百篇计的名篇选入大中专以小学教材,既是对传统文学的一脉相承,又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艺术规律界定。小小说与小小说作家,在中国乃至更大范围内,正在成为一个具有时代创新性的字眼。一个文体,当然会产生它的代表性作家和经典型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方友就是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重要代表性作家之一,因为方友的小小说创作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比如就曾被《小小说选刊》转载过近百篇小小说作品,荣获六次两年一度的优秀作品奖。再就是他有大量的小小说精品佳构作支撑,《蚊刑》《雅盗》《女匪》《神偷》《狱卒》《泥兴荷花壶》等等,作为一种系列创作既可以成为一个作家自身创作的厚度,作为单篇看,这种经典篇什又支撑了一个文体的高度。

        倘若把孙方友作为一个小小说文体的忠诚实践者、开拓者和奠基人,或许更加能够在一种宏大视野中突显他的不可取代的意味,也会为我们研究和拓展当代文学创作,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营造当代文学乃至文化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提供出某种建设性的参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