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观“金陵四老”书法展有感林散之、高二适之交

    邵川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01日   20 版)

        2014年9月5日下午,到江苏省美术馆参观“金陵四老”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书法精品展,并且聆听了萧平老师关于《碑帖相辉映卓尔四大家—金陵四老书艺漫谈》的讲座,受益匪浅。“金陵四老”中,林老与三位老人都有交往。与胡小石先生相识于1958年12月24日政协南京市第二届委员会上。与萧娴先生相识于1961年暑期,是在市文联举办的一次书法讲座上。与高二适先生相识于1966年,是经江苏省国画院资料员何乐之先生介绍相识的。笔者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林老与高老结交之年的真实情况。

        早在1962年,高老在江苏省政协看到林老写的一幅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草书条幅,激动地脱口说出:“这才叫字,字字精神,耐人寻味。”这时,高老并不认识林老,由于这一发现,开启了他们之间一段不寻常的友谊。一次画院何乐之将林老的诗抄录了一些送给高老看。高老看过后连声称赞:“诗坛一绝!”于是他也将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抄录了一些,要何乐之带给林老看,并致约晤面。林老早就知道高二适先生的大名,1965年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就《兰亭序》的真伪与郭沫若先生展开学术争鸣,声震南京。他读了高老的诗文后也大为惊叹,未想到南京有此诗坛高手,急请何乐之恭请高老晤面。关于林老与高老晤面之年,《江上诗存》(林散之著,林散之研究会整理,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云“一九六二年”,《林散之》(林昌庚等著,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1年6月版)却云“一九六三年”,但是他们到底何年晤面的呢?

        2009年8月7日下午4点,笔者在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吴小铁兄的陪同下,来到了台城花园高老爱婿尹树人老师寓所。我出示打印好的林、高二老交往考证资料文稿,请尹树人、高可可老师教正。尹老师云:“几年前南京拍卖了林老给高老的几首诗,被一友人拍去,后浦口区林散之纪念馆将其刻石于碑廊上。其中有一首诗是林老与高老初次会面时所作,其‘六六年’第二个‘六’字写成二点,这是最好的证明,如高老写的这首诗‘一九七七年’的‘七’字就点了二点。(尹老师指了指《金陵书坛四大家·高二适》第124页插图‘1977年可可于归尹氏为赋此诗’)有机会你到浦口去看一看。”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他们晤面的时间是“一九六六年”。后来我到浦口区林散之纪念馆看了石刻碑廊,确实如尹老师所说。

        1966年1月11日这晚,正是农历腊月二十,还有十天就要过春节了。高老在何乐之的陪同下,来到了林老寓所。在这夜深人静小雨霏霏之时,他们谈诗论书、纵议古今,虽然是初次见面,却感到似曾相识。林老为这次晤面写下了五首诗,诗中有句:

        小阁江南夜,风尘揖上宾。

        人间初见面,天外正逢春。洛下知名久,今逢陆士衡。谁云士不遇,七十见先生。

        (按:林老1966年69岁,此处“七十见先生”是最好的说明。)

        三个月后,林老又在《春日寄怀二适》诗中写道:

        今年新春节,细雨北门北。不辞夜履艰,过我湖边宅。抗论古今人,欣欣两心得。征和出新诗,立言各有择。高老也有诗记述这次会晤:

        书到酣时千万字,情投深处两三更。昨夜风雨今宵月,只欠心声作画声。

        自此以后,两人过从甚密,或杯酒论诗,或以诗代柬,奉和不绝。

        1977年3月15日,高老因心脏病逝世。林老十分悲痛,当晚为高老写了碑文:“江南诗人高二适之墓”。第二天,他又含泪写了一副哀联:

        风雨忆江南,杯酒论诗,自许平生得诤友;烟波惊湖上,衰残衔泪,那堪昨夜写君碑。哀联再现了他们的交往史,寄托了他的哀思,凝结着他的心血,是一副难得的佳联。他写好以后,亲自将这副挽联送到高宅,伏坐在高老生前使用的书桌旁,悲恸不已,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1977年9月24日,高老女儿可可持陆俨少先生《人日诗思图》来请林老题跋,林老云:“余过江初即结识二适先生,每于风雨窗前相对纵论,时时有匡不逮,实古之谅直之朋,江南无二。今春三月,忽病归道山,感怆不可为怀。”并衔泪书二绝句:

        潇潇风雨忆江南,杯酒窗前促膝谈。自谓平生得至友,于君可算已成三。

        先生高义迈今古,低首宣城更没诗。凄绝春风三月半,衰残衔泪书君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