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夫妻应该有“骂”同当

    ——《鸡鸣》英译漫谈

    顾钧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01日   17 版)
    《诗经》魏理译本

        《齐风·鸡鸣》是《诗经》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篇,全诗以一对男女的对话写成,在各种英译本中,英国汉学家魏理(ArthurWaley,1937年出版《诗经》译本)的翻译最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The Lady: The cock has crowed;it is full daylight.

        The Lover:It was not the cock that crowed; it was the buzzing of those green flies.

        The Lady: The eastern sky glows;it is broad daylight.

        The Lover:That is not the glow of dawn, but the rising moon’s light. The gnats fly

        drowsily;it would be sweet to share adream with you.

        The Lady:Quick!Go home!

        Lest I have cause to hate you!

        为了清晰地表明说话者是谁,魏理在译文中特别标注了The La⁃dy和The Lover,这在原诗中是没有的。根据魏理的翻译,可以把原诗做如下的标点: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男女两人对话的内容很简单,但写得饶有风味。女子催促男子起床,而男子找借口赖床说:女子听错了,不是鸡叫,是“苍蝇之声”;也看错了,不是天亮,是“月出之光”。从魏理的翻译来看,两人显然是一对情人,除了TheLover这个称谓,最后一句中的Quick! Go home!(快!回家去!)也证明他们不是夫妻,否则还要回什么家呢?

        查阅其他几个英译本,不难发现与魏理的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朝既盈矣”、“朝既昌矣”的翻译,理雅各(James Legge,其译本出版于1871年)的译文是:The courtisfull;高本汉(Bernard Karlgren,其译本出版于1950年)的译文是:The courtisinfull array;庞德(EzraPound,其译本出版于1954年)的译文是:Courtismet。显然,他们都把“朝”理解为朝廷、朝堂(court),而不是早晨、晨光(daylight)。相应的,“会且归矣”也不再是Quick!Gohome!而是The assembly will presently return home(会朝人士将回来,此处用高本汉译文)。这样的翻译使男子的身份十分明确,他乃是一位朝廷命官,而催促他赶紧上朝的乃是他的贤妻,两人的对话不再只是幽会的情人之间的戏谑,而是具有了比较严肃的内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基本也是持这一观点。魏理的理解更为大胆,但也不乏知音,如刘毓庆先生,他认为“这是一首情人幽会的情歌,诗中表现了男子与女子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中华书局全注全译丛书本《诗经》)。

        和《诗经》中不少作品一样,这首描写私生活情趣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被强加上了政治的外衣。《毛诗序》云:“《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朱熹认为该诗主题是赞美贤妃(《诗集传》),另一位宋人严粲则认为是“刺荒淫”(《诗辑》),直到清人崔述还以为是“美勤政”(《读风偶识》)。同样,在近代以前,人们也没有体认到该诗的对话性质,他们认为始终是女子在说话,男子沉默无语,只有诗歌作者介入其中,起解说作用。唐人孔颖达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在注疏首章“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时写道:“以哀公荒淫怠慢,无贤妃之助,故陈贤妃贞女警戒其夫之辞。言古之夫人与君寝宿,至于将旦之时,乃言曰:‘鸡既为鸣声矣,朝上既以盈满矣。’言鸡鸣,道己可起之节。言朝盈,道君可起之节。己以鸡鸣而起,欲令君以朝盈而起也。作者又言,夫人言‘鸡既鸣矣’之时,非是鸡实则鸣,乃是苍蝇之声耳。夫人以蝇声为鸡鸣,闻其声而即起,是早于常礼,恭敬过度,而哀公好色淹留,夫人不戒令起,故刺之。”(《毛诗正义》)根据孔氏的理解,《鸡鸣》一诗应该这样标点: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也就是说,《鸡鸣》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之言,下两句是诗人对夫人话语的评判,卒章皆为夫人之辞。这样的理解当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显然不如“作男女对答之词,更饶情趣”(《管锥编》)。此外,除非夫人的耳朵有毛病,或者古代的苍蝇是别样的品种,否则蝇声与鸡鸣并不难区分,无须诗人跳出来郑重其事地予以纠正。

        也许由于时代较早,理雅各在翻译这首诗时仍然沿用了孔颖达的思路:

        “The cock has crowed; the courtisfull.”

        But it was not the cock that was crowing;—it was the sound of the blue flies.

        “The east is bright; the court is crowded.”

        But it was not the east that was bright;—it was the light of the moon coming forth.

        “The insects are flying inbuzzing crowds;it would be sweet to lie by you and dream,but the assembled of ficers will be going home.—Let them not hate both me and you.”

        最后一句“无庶予子憎”的意思历来有分歧,有的认为是“别让人骂你”,有的认为是“别让人骂我”。魏理的翻译是“别让我骂你”(Lest I have cause to hate you),也无不可。相比而言,理雅各这里译成“别让人骂我和你”(Let them not hate both me and you)似乎更好,夫妻应该是有“骂”同当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