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林先生潜心钻研文化学20余年,颇有建树。他的新著《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立足于我国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神圣使命,从本质论、结构论、价值论、发展论、建设论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理清了五大基本理论之间的内部关系,同时基于实践经验以及理论思辨,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从而构建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体系,填补了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的空白。
首先,比较系统地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理论体系。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对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虽已有所涉及,但仍然没有看到系统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体系的成果出现,而侯长林先生的《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作者在该书中明确提出了本质理论、结构理论、价值理论、发展理论、建设理论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五大基本理论。文中提到:从高校校园文化整体的共时性来看,搞清楚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结构、功能、特点等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什么、它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和作用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高校校园文化结构进行研究,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对高校校园文化价值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高校校园文化功能、作用以及意义的理解,唤醒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者的文化自觉。从历时性的角度看,研究高校校园文化还要研究其来龙去脉,发展与建设理论亦必不可少。《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体系。
其次、站在哲学的角度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书中谈到:“哲学总是面对基本问题并对其进行永恒思考的,在哲学的世界里,问题永远是问题,它不会随波逐流,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沉浮变化。”但是在科学的世界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问题本身就已经结束,唯独答案一直留存着。因此,作者说:“对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应该更多地采取哲学思辨和解释的方法。”该书的字里行间浸润了浓浓的哲学氛围。在对高校校园文化本质的研究方面,作者十分赞同文化就是“人化”的观点。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属性为教育属性和大学属性,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两个属性都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即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就是“化人”。作者论及了高校校园文化状态结构中包含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高校校园文化价值中的显价值与潜价值的辩证互化关系等,这些基于哲学的角度对其理论所做的思考,提升了理论研究的层次,同时将读者带入一个哲学的世界,对问题的思考也就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
再者、从文化视角出发为寻回大学精神指明路径。“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是全世界大学的精神所在,但我国高校特有的大学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却在不知不觉中遗失了许多,寻回大学精神已经不能只是口号,而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来。书中指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支柱和特色,是一所大学的原创力和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作者也强调:大学精神并不是一日之功,它是大学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对寻找回归大学精神的路径也有必要站在高校校园文化的视角进行摸索。该书开篇即提到: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中的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当然也涉及一些物质文化的探讨,但它们是为研究精神文化的需要而服务的,本书通篇以精神文化研究为主线,这就无形中从文化视角出发,为大学精神的寻回过程做了很好的阐释。
书中谈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带领北大的教授们建设北京大学并提出了“教授治校、民主办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的历程。这对今天的高校仍然有较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意义是何等重要。侯长林先生作为铜仁学院的校长,当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办学经验,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于是提出了“大学校长要做大学精神的培育者”的观点。大学校长要培育大学精神,自己首先应该具备引领大学发展的能力,尤其要具有大学精神所内含的人文和科学的精神特质。书中也强调,要紧随时代潮流,对大学精神进行创新,也即创新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使高校校园文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也是该书的价值诉求。
当然,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热血高校的校园软实力,是经济时代对我国高校发展的急切要求,是寻回我国高校大学精神的必然选择。侯长林先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的《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为寻回遗失的大学精神指点迷津,值得广大读者阅读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侯长林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42.00元